一周简讯年7月7日7月13日

“一周简讯”聚焦国内及厦门经济社会发展讯息,呈现每周时政、社会、经济、文化方面重点热点新闻。一周一会,网罗要闻快讯。

●软实力报告出炉:中国国际参与度显著上升

7月12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外交研究中心联合英国波特兰公关公司共同发布了《年全球软实力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英国成为全球最具软实力影响力的国家,中国排名第27位,连续四年跻身软实力30强。相比之下,美国软实力持续下跌至第四名。

在这份连续第四年发布的报告中,英国获得全球最具软实力影响力国家的称号,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分别位列第二至第五位。报告对于国家软实力的评判主要依据6个类别的客观数据(政府、文化、教育、全球参与度、企业和数字化)与全球民意调查,从而产生软实力指数进行排名。

中国排名27位,在国际参与度和教育两项指数上有显著提高。此外,中华文化作为国家的传统优势依旧举世瞩目,在文化影响力指数上位列前十。报告称,中国拥有无可比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同时又重视创新,本土科技品牌华为、小米等获得世界的广泛认可。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将肩负更多国际责任,尤其当美政府继续其“美国优先”的政策,日渐偏离自由贸易及气候等国际议题。中国或将需要综合其软实力发展目标,贴合其在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发展方向,表现出对全球利益的长期承诺。

●中国首次跻身全球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强

7月1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在纽约联合发布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最具创新力经济体20强,位居第十七位,成为首个也是唯一进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全球创新指数是一个详细的量化工具,其核心部分由全球经济体创新能力和结果的排名组成。全球创新指数根据80项指标对个经济体进行排名,这些指标涵盖了知识产权申请率、移动应用开发、教育支出和科技出版物等方面。

年版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主题是“创新为世界注入动力”。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扩大了对实现高效创新经济体的研究。报告还评价了各经济体将教育投资和研发支出转化为高质量创新成果的能力,其中瑞士、卢森堡和中国位列前三。

●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7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介绍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有关情况。会议透露,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以摸清我国最新家底和国力。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把握经济发展新变化和新特征,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依法普查依法治统、提升统计能力的重大实践。

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迄今为止,我国已开展了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目的是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摸清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查实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产品产量、服务活动,全面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

●专利法将迎来第四次修改或涉及缩短药品上市时间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7月10日召开的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消息,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比已经接近70%,然而在包括医学技术在内的核心技术领域上还存在短板。第四次专利法修改将继续完善药品专利相关制度。

据悉,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大幅缩小药品专利到期与药品上市时间等,或成第四次专利法修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是22个月。未来五年之内,将把发明专利的审查周期压缩三分之一,高价值审查周期压减一半。

●《福建省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近日,《福建省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出台。方案明确,到年,完成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实现自然资源权利清单管理,基本建成符合实际需要和有关规定的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平台、自然空间监管平台,基本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自然资源产权登记。总结晋江市、武夷山国家公园、厦门市等相关试点经验,协调解决不同自然资源产权空间重叠、相互不协调的问题,完善确权登记的组织模式、技术方法和制度规范,修订《福建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方案强调,要强化自然资源产权行使监管,积极配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国家土地督察、国家海洋督察等督察工作,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运用,提升自然资源监管水平。

●福建省9大类25个品种特色农产品获重点支持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厅近日联合发布《福建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年)》。规划提出,到年,围绕特色粮经作物、特色蔬菜、特色水果、茶叶、特色食用菌、特色花卉、特色畜禽、特色水产品、特色林产品九大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创建8个左右国家级特优区,认定个左右省级特优区,形成以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为基础,集科技创新、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知名、区域畅销”特色品牌。

统筹考虑品质特色、产业优势、市场前景等,按照既要强调“特色”,更要突出“优势”的原则,我省确定9大类25个品种(类)特色农产品和布局,重点支持建设。其中,对规模较大、区域分布较广、带动农户较多的,选择具体品种(类)创建,包括茶叶、水果、特色林产品等;对单个品种产业规模小、产品功能相似、适生区域相近的,按多个品种归类创建,包括蔬菜、水产、食用菌等。

●7家厦门上市公司上榜《财富》中国企业强

7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中国企业强排行榜。今年中国家上榜的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达到了39.65万亿元,较去年上涨18.22%,涨幅翻倍;净利润更是达到了3.48万亿元,增长24.24%。今年上榜公司的年营收门槛为.64亿元,继去年首次突破百亿之后,提升了22.44%。

共有7家厦门企业跻身榜单,分别为建发股份(第39名)、厦门象屿(第42名)、厦门国贸(第49名)、厦门信达(第名)、盛屯矿业(第名)、金龙汽车(第名)和厦门钨业(第名)。此外,部分在香港上市、总部在厦门的公司也入围了排行榜。其中,禹洲地产排名第位,安踏体育排名位。如果算上这两家公司,厦门入围强的公司将达9家。

●厦门成立中国大陆第一个国际管风琴文化交流平台

7月8日上午,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揭幕。适逢鼓浪屿申遗成功一周年,管风琴艺术中心的开馆,不仅是鼓浪屿音乐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也是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加快鼓浪屿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鼓浪屿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管委会将在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守护好“国之瑰宝”,重塑鼓浪屿的文化底蕴,激励人们不断为音乐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

据介绍,鼓浪屿管风琴艺术中心是中国大陆第一个集古董管风琴收藏研究、演奏展示、教育传播、古琴修复为一体的国际管风琴文化交流平台。馆内收藏目前亚洲最大的管风琴卡萨翁号,这台管风琴已有百年历史,为胡友义和黄玉莲夫妇无私捐赠,落户鼓浪屿后历经4年修复完毕。

●厦门再添地标全国首栋玉石建筑凌云玉石大厦开放

7月7日,随着全国首栋玉石建筑――凌云玉石大厦揭幕,全球首个以玉石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正式落户厦门,并对市民游客开放。这一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玉石大观园”融合DIY手作、互动、观光、展览、消费等功能于一体,让玉石更贴近日常生活。一条厦门玉石产业的“海丝之路”正从厦门直通全球。

在湖里护安路上,新落成的凌云玉石大厦,俨然一座雕栏玉砌的“玉石大观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建筑幕墙用的是世界最大的古青玉,玉石清池由几万颗玉石铺设而成,就连门窗、盥洗池也是玉制的――作为全球首个以玉石为主题的商业综合体,凌云玉石大厦将玉石融入建筑、软装的每个细节。

从玉石装潢到玉石家具,从生活用品到家居用品,从手工体验到亲子娱乐……小小玉石融入建筑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琼楼玉宇”从神话变为现实,成为厦门城市特色旅游的新地标、新名片。

●“泰华宸毕加索达利艺术展”首登厦门

7月8日,“泰华宸毕加索达利艺术展”正式登陆厦门白鹭洲公园5号楼泰華宸美术馆。即日起至8月10日,该展览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据介绍,此次“泰华宸毕加索达利艺术展”展出毕加索和达利的余件艺术真迹,横跨绘画、雕塑、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也是福建省第一个展出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毕加索与达利精品艺术真迹展。其中,本次展览的毕加索作品,囊括了毕加索生前最后十年的精品,是他在定居在法国南部度过安宁晚年生活期间的创作,包括了他的亲笔手绘陶艺、立体主义代表作、自画像系列以及灵感来自齐白石水墨画的东方情韵作品系列,如《脸》《侧面山羊头》《鱼和渔夫》等。

此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被誉为“打破艺术边界,并重新定义艺术”的几位大师之一达利的经典作品,包括《天使的幻想》《燃烧的女人》《时间的轮廓》《凯旋的大象》等。值得一提的是,达利的著名雕塑作品《时间的轮廓》《燃烧的女人》《独角兽》《凯旋的大象》和《伊索寓言》《日本童话故事》《七宗罪》等主题绘画等作品都是首次亮相在公众面前。

(以上内容根据人民网、新华网、东南网、《厦门日报》等媒体报道编辑整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
北京治白癜风什么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suns.com/tljs/20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