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657308.html
灵山镇文化旅游资源简介
一、地名由来.-3-
二、名镇概况.-3-
三、风景名胜.-5-
(一)古猿人遗址、地下天堂:灵山聚龙洞...-5-
四:文物古迹.-8-
(一)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涧磁村定窑遗址...-8-
(二)千年古墓:王处直墓...-12-
(三)商纣王诸父隐居地:王子寺...-13-
(四)日军侵华历史见证:“野北惨案”旧址...-14-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15-
(一)曲阳擎阁...-15-
(二)曲阳吹歌...-16-
(三)曲阳大幡...-17-
曲阳大幡...-18-
(四)曲阳定瓷烧制技艺...-18-
六、名人轶事.-21-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21-
七、省宣传文化工作示范村.-22-
(一)南家庄...-22-
八、民间传说.-27-
(一)窦王坟...-27-
(二)水马槽...-27-
一、地名由来
据传,灵山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年)。当初有几户人家在该处开店立村,村址北有座称“灵山”的小山,起初仅有几家在此地开店的人家,故有“灵山店”之称,后改为灵山。清初设阁三座,派兵镇守,故名“灵山镇”。而在如今的灵山镇行政区域内,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就有百姓在庞家洼、涧磁、郭家庄、洼子、大小赤涧、魏古庄、辉岭一带居住,并建立了村庄。(据《曲阳县地名资料汇编》年10月)
二、名镇概况
灵山镇地处保定市西南部,曲阳县北部山区,太行山东麓脚下,面积平方公里,人口8.1万,辖35个行政村。距石家庄70公里,距北京公里,距雄安新区公里。交通便利,主要交通干线有定龙线(S)、宝平线(S)和保阜线(S),距保阜高速仁景树入口8公里,曲涞高速竣工通车后,将极大提升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年,灵山镇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镇”。年,被河北省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特色小城镇。当前,特色小镇规划正在编制中,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织编写,预计年4月完成规划设计。
灵山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有古猿人遗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灵山聚龙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涧磁村定窑遗址和王处直墓;省级重点文保单位:王子寺遗址、行善寺佛殿及鬷假楼以及“野北惨案”旧址等12家县级文保单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定瓷烧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擎歌”“曲阳吹歌”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大幡”的主要发祥地和分布区。
灵山镇煤炭资源丰富,为保定市重要煤炭集散地,是晋煤、蒙煤外运的重要中转站。煤炭物流业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东部地区大力发展核桃种植、禽畜养殖等现代农业,成为又一个产业聚集区。全镇形成了“西工(煤炭)、中商、东农”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风景名胜
(一)古猿人遗址、地下天堂:灵山聚龙洞
灵山聚龙洞位于曲阳县北25公里处莲花山南麓。经专家考证,聚龙洞一带是典型的北方喀斯特地貌,属上亿年来地壳变迁形成的裂隙式天然溶洞群。因洞体酷似一条长龙,洞内景观又多为龙状,故名聚龙洞。隋末窦建德称此为“神仙洞府”,清乾隆皇帝评“地下天堂”。聚龙洞分猿人古洞、聚龙大殿和地下迷宫三部分,约长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洞内景点百余处,景观千余个。正可谓:“聚龙大殿百龙争雄,气势恢宏;地下迷宫,曲靖回廊,神秘莫测。寻猿人生活足迹,观溶洞多姿多彩,觅苏轼蓬莱仙境,叹造化鬼斧神工”。洞内气温冬暖夏凉,终年保持在17-18℃,是四季皆宜的游览胜地。
灵山聚龙洞
年河北省地矿勘察院考古小组在聚龙洞进行洞穴沉积物的地层划分时,发现猿人生活遗迹。洞壁深处发现有26万年前绝迹的古动物化石堆积物,证明太行山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已是猿人生活区,已学会用火。
聚龙大殿为洞内主体部分,景观以神、奇、妙、绝为特色。争奇斗妍、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的石莲花、石葡萄、石灵芝等石造型景观为世间罕见;对生的石盾、洁白的月奶石在中国北方唯此独有。尤其是纤细的卷曲石或形如花朵或体似龙蛇。主要景点有白龙迎宾、聚龙壁、鱼跳龙门、碧水潭、翡翠宫、更衣宫、胭脂宫、龙天窗、日出龙潭、水晶宫、定海神针、老龙宫、小三峡、珠宝龙船等。地下迷宫曲径回廊,主洞与支洞纵横交错,洞连洞、洞套洞、洞中有洞、洞洞有奇观。游客进入地下迷宫,那迂回曲折的洞穴,神奇多变的回廊,宛如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洞壁景观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率众转战河北时,在曲阳驻扎时,曾到此一游,赞叹“真乃神仙洞府也”。清乾隆皇帝去五台山进香,途经此地,称其为“地下天堂”。苏东坡出任定州知州时,曾到访此地,并在石壁上题下了“蓬莱”两个遒劲的大字,还在右侧的小洞内写下了“别有西方此地是,乐浮休也”的诗句。那内涵丰厚、神话般的人文景观与神秘幽深的天然景点连为一体。
四:文物古迹
(一)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涧磁村定窑遗址
在灵山镇通天河以西,涧磁、野北、燕川一带,有一片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1~2公里,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的区域,这里就是是古代我国北方著名的白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涧磁村定窑遗址。因曲阳在唐、宋时期隶属定州,故称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北镇、涧磁、野北和东西燕川村发掘了七处,总面积0平方米的遗址。发现的遗迹有窑炉20座,作坊4处,其中包含有碾槽、水井、澄池、料缸、砖墁场地、匣钵、围墙等。遗物标本不仅数量可观,而且种类繁多,主要有盘、盆、壶、杯、碟、盏、缸、罐、洗、盒、炉、枕等。纹饰有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手法。印花线条精细,含蓄有力;划花自由豪放;刻花刚劲有力,线条流畅出神入化。遗物出土层位明确,整体上和重点区域上仍然维持了原来地貌,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瓷器专家一致公认定窑白瓷质地精良,釉色莹润,刻画刀法娴熟流畅,印花规范,工整精致,尤其到北宋后期形成了独特的“定窑风格”。定窑烧造的白瓷胎薄,釉色乳白,造型精美。此期优质的白瓷以“尚药局”、“尚食局”、“龙”、“花”等款器为代表,其先进的工艺和精美的装饰代表了当时我国白瓷烧造的最高水平。
从窑址发现遗物来看,定窑始烧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最晚到明宣德年间,北宋中期到北宋晚期,为定窑的全面发展期,出现刻划花装饰手法并成为主流,定窑跻身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并一度成为烧造贡瓷的官窑。同时,发明“覆烧法”并大规模应用,色釉瓷器继续发展,酱色釉和黑色釉白瓷数量较前增多,出现“紫定”、“黑定”和“绿定”等产品。元代到明早期,定窑开始衰落。
定窑烧造历史长达八百年左右,其烧造的瓷胎薄、釉色乳白、造型毒榉装饰精美,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享誉于世,并以其先进的工艺和精美的装饰代表了当时我国白瓷烧造的最高水平,对各地瓷窑产生较大影响,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在重点保护区内,l3座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山丘散落在通天河畔,全为历代烧窑时留下来的炉渣、瓷片和窑具碎片堆积而成,这些堆积物形成了定窑遗址最明显的地面标志,也是研究定窑历史演变、制瓷工艺发展及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座宝库。遗址面积广阔、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犹如一座文化瑰宝,被专家称为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
定窑遗址整体外观图
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将定窑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0年以来,国家拨款在定窑遗址修建了北展厅、作坊遗址保护棚、东展厅、西展厅及垂花门和围墙等保护性设施,十多年来,定窑遗址接待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新闻影视单位和旅游观光人士,开展了对外友好交流,弘扬了祖国传统文化。年1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涧磁村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内部图
(二)千年古墓:王处直墓
在灵山镇西燕川村附近有一座山,当地人称作凤凰山,远近闻名的王处直墓就位于这里。
王处直(?--年)字允明,五代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生前,官拜义武军(治所定州)节度使,节制易、定、祁三州,为河北地区的重要藩镇将领。
年6月,该墓被盗。年,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精美彩绘浮雕18块,出土墓志一方和6件十二生肖浮雕、表现侍女手持日常生活用具前去服侍主人的14人的奉侍图浮雕以及表现乐队吹奏热闹场景的散乐图浮雕,同时出土了一批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器、石器等文物。墓志志文详细记述了墓主人王处直家世先祖和生平,还记录有当时藩镇割据战争的一些重要史实。整个墓室除后室顶部未绘壁画外,其余皆绘满壁画,总面积平方米,内容包括男女奉侍、山水花鸟、云鹤、星相图等。壁画色彩艳丽,技艺高超,保存完好。经考证,该墓为王处直养子王都为其所见,王都为夺取养父军政大权,在王处置晚年,发动了兵变,将其软禁。两年后,王处直忧愤而死。王都为防治别人说自己不孝,便为养父修建了这座豪华陵墓。
历史上,王处直墓多次被盗,绝大部分随葬品和雕刻艺术品遗失,部分壁画被破坏;有些文物还流失海外。
0年,其中一件武士像在美国纽约一家拍卖行现身,中国画家袁运生去美国访问,得知后通知了国内朋友。经过国家文物局向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交证据,进行追索,依据巴黎公约,美国政府将这一拍品没收,还给中国。另一件,由收藏家安思远先生捐献给国家。辗转多年,这对浮雕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现收藏与国家博物馆。而汉白玉彩绘浮雕散乐图收藏于省文物研究所。年,王处直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商纣王诸父隐居地:王子寺
王子寺,又称王子山院,遗址位于西庞家洼村王子山下,建于唐朝开元年间(公元年—年)。相传商朝箕(ji)子曾避纣与此,故名王子寺。箕子名胥余,商朝纣王之诸父,为太师,封子爵,国于箕,故称箕子。纣王重刑暴敛,怨声载道,箕子进谏不听,反遭陷害。箕子便佯装癫狂,逃出京师到此山隐居。春秋时期,孔子称“殷有三仁”,即指“微子、箕子、比干”而言。
王子寺原有上、下两院。历经历史风霜,上院现仅存遗址和楷书五代碑一通。下院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尚存殿堂三间,坐北朝南。东西长15米,进深6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脊琉璃布瓦顶,檩椽有彩绘;殿内青砖铺地,台基以条石砌筑。据记载,寺内原有唐天成元年、金代正隆六年经幢,清乾隆四十年、四十一年、民国二十年碑刻等,现仅存清乾隆四十一年《重修王子寺碑记》一通。王子寺附近山中有一高达百米之多的“锯解石”,石中有缝仅宽数尺,形若锯开,十分壮观,彰显大自然鬼斧神工。
8年,王子山院(王子寺)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四)日军侵华历史见证:“野北惨案”旧址
“野北惨案”旧址位于野北村。年,日寇占领灵山一带后,原东、西野北村在县区委的领导下建立党支部,秘密组建抗日游击队。
年8月6日,盘踞在灵山据点的多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野北村,把来不及转移的干部、群众威逼到西野北村的3个院子里。日伪军在院落四周布满岗哨,门口架起机枪,然后点火烧着房子,用机枪向人群扫射,霎时间,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当天,日军共残害野北村干部、群众余人,其中9岁以下婴幼儿10名;8户人家被灭门,间房屋被烧毁,制造了野北惨案。
3年,“野北惨案”旧址被曲阳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曲阳擎阁
曲阳擎阁起源于唐朝末年,分布于曲阳西北部山区灵山镇的韩家村、灵山、野北、朱家峪、郭家庄以及齐村镇部分地区。
擎阁最初是木架,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拄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为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童男童女代替。由此擎阁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开始具有表演性,成为民间文艺的一种。元代戏曲兴起,擎阁受其影响,戏曲性增强。明清小说兴起,擎阁剧情更加丰富。清康熙年间,木架擎阁达到鼎盛。清光绪年间,铁架擎阁出现,铁架表演灵活,能擎拄2人或3人。民国时期,铁架擎阁表演达到鼎盛。解放后,擎阁剧目多为有革命意义的现代剧。
擎阁一般由上装和下装两部分组成,下装高擎上装,中间由铁信子(即轴)连接。擎者为青壮年。被擎者为5-7岁儿童,每架子为1名,也有2名,个别有3名。表演时将铁架捆绑在擎者的腰部及腰上部,被擎者可在铁架上左右旋转,上下翻腾,打筋斗,扭秧歌,对打等。根据剧目的不同,擎阁可分为磨子擎阁、车架擎阁、单人擎阁、双人擎阁和三人擎阁。
擎阁队伍行进时,前面是舞狮开道,两旁有人护场。队员们手持杏黄旗或手持大刀、流星、长枪、三节鞭等武术道具。擎阁队伍随着音乐、鼓点行走。最后是大鼓、笙、唢呐等民间乐器配乐。
9年,曲阳擎阁被入第三批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陈平均、杨国军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曲阳擎歌
(二)曲阳吹歌
曲阳吹歌起源于明朝,分布于灵山镇的灵山村、南镇村、郭家庄、王家村、庞家洼、野北及附近部分乡镇。
在古代,民间祭祀、拜佛、敬神等活动频繁。到了明代,这些活动更是形式多样,规模庞大。为壮其声势,队伍行进时,有乐手奏乐进行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伴奏器乐日臻完善,简单的敲击节奏换成了有特定意义的乐曲,这就是吹歌。清代,吹歌艺术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文艺节目。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闻名的“东风剧社”曾来这里对吹歌艺人进行辅导,并对吹歌加以整理,使吹歌有了新的发展。建国后,尤其是近年来,曲阳吹歌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曲阳吹歌使用的乐器有唢呐、笙、管子、小方锣、鼓、钗等。演奏时乐器可作多种增减组合,声音高亢宏亮,旋律多变。其音质纯朴,韵律优美,热烈奔放,乡土味儿浓。代表曲目有《柴扩街》、《慢小二凡》、《快小二凡》、《大放驴》、《小放驴》等。
年,“曲阳吹歌”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曲阳大幡
大幡表演形成于明朝末年,流传于灵山、野北、韩家村等村。大幡高8-10米、宽1米,用大竹竿绑小竹竿做架,单面蒙彩布。顶端用小竹竿绑小型彩旗,彩旗下装饰彩圈,起平衡作用。横竿两端坠缝制的动物及果实造型,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彩布画有龙凤或花纹图案,上写大幅标语,标语内容多为盼望吉祥、鼓舞气势、庆祝丰收用语。新中国成立后多为代表当时社会时代、形势的政治口号和祥和词语。大幡工艺精致复杂,由民间能工巧匠精心制作而成。大幡会每逢新春佳节、庙会、朝山拜佛时出会。表演时由一名身穿幡服的强壮男青年主擎,周围几人前后拥护,倒后扶起,擎者行走或操之旋转。演出技艺有头顶大幡、嘴叼大幡、脚踢大幡、转背玩耍等。
曲阳大幡
(四)曲阳定瓷烧制技艺
定瓷又称定州窑陶瓷,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制瓷技艺。产地在今河北曲阳,古时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瓷。定瓷烧制始于唐,兴于北宋,失于元,同当时的汝、钧、官、哥窑一起,号称中国宋代五大名窑。
定瓷胎质坚密、细腻、釉色透明,柔润媲玉。五大名窑中,唯定窑以装饰见长。其刻花奔逸、潇洒,印花典雅,可谓刀行似流云,花成如满月。印花制范精细,拍印考究,造就一种华贵雅典气韵,间辅以剔花、堆花、贴花等各得其趣。品类有盘、碗、瓶、尊、炉、枕、人物等。设计开唐、宋陶瓷形制之先河,或劲健挺拔,或秀美娟丽,无不咸称圣手,妙道自然。史载:江西景德镇、山西平定、四川彭县、辽宁上京、福建德化、北京龙泉务诸窑皆蜂起仿效,形成庞大的定窑系。
历史上的宋金之战,使兴旺发达的定瓷业残遭劫祸,淹没在年的岁月长河中。定瓷工匠随时局南流。故世留“北定南迁”之说。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失传近千年的定窑得以恢复。现在曲阳是全国唯一的定瓷生产基地,有研究、生产厂家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等。该公司为河北省科技企业,国家博物馆指定生产厂。研发生产的定瓷代表产品有云龙雕花瓶、孩儿枕、雕花三角杯等几十种。
云龙雕花瓶
孩儿枕
定窑梅花口刻花瓶
8年6月,曲阳定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陈文增、蔺占献、和焕先后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六、名人轶事
(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增
陈文增,灵山镇北镇南村人,中共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河北美术学院教授,河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陈文增出身农民,幼而失学,刻苦自励,从事定窑研究生产四十年,使失传近千年的定窑绝技复活并得以发展。他对定窑研究从工程技术、烧制技艺到工艺流程、造型装饰无一不精;曾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特殊成就奖,被业界称为“名窑复兴时期中国定瓷之父”“破解定窑密码的人”“当代定窑第一人”。严于授徒,示以“严谨、包容、修身、尚艺”八字师训,后起之秀多名著艺坛。其诗词缘情而发,落笔高远,清新瑰丽,韵味深长,佳句迭出,在学界影响深远。其书法远祧晋唐,兼得北碑,刚英朗练,洒脱不羁,为燕赵书风之典型代表。
陈文增先生开启的定瓷、诗词、书法之三联艺术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多件定瓷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南海紫光阁收藏。出版《定窑研究》等三十余部专著。主编《中国定窑》、《中国窑口·定窑》等多部大型文献图书。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美国中文电视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等多家媒体报道。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世无私鉴,我无私藏”。陈文增先生将数十载创作的两千余件瓷、诗、书作品及著作悉数捐献国家。
七、宣传文化工作示范村——南家庄南家庄位于曲阳县北部山区,紧临省道(定龙线),距县城23公里,距灵山镇政府1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人口3余人,村域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
进入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笔直、干净的水泥路。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楼房,门前种着造型各异的龙抓槐。村南有一条小河,燕南河,河里种着荷花,岸边是刻着花鸟鱼虫的汉白玉栏杆,河对岸,一排排整齐的温室蔬菜大棚,释放着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的活力。在往远处看是一座座小山,山上栽满了柏树。春天野花点缀在树丛间,冬天白雪皑皑,漏出点点翠绿。一条水泥路盘旋在树林间直冲山顶,小路上或大人或小孩三五成群,有踏青的、有锻炼身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多年来,该村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在村“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初步达到了“环境整治、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美丽乡村”目标。
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大力发展煤炭储销产业,建设煤炭物流园区。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00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万元。在村集体掘到第一桶金后,村两委班子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了居民小区,销售所得除去开支外,全部用于发展村内各项公益事业。一是投资万元,建成1平米的集医疗、健身、休养、会议、文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二是投资万元,实施村内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将昔日的垃圾池、水沟打造成休闲、健身、观赏等多功能的燕南河景观工程。河旁公园古树参天,林荫道曲径通幽,廊道、亭台,小桥流水应有尽有。三是投资万元,对村西实施荒山绿化。硬化山间道路4米,修建蓄水池10个,铺设各种输水管道米,栽种各类树木5.5万余株……
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该村传承优秀殡葬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厚养薄葬理念。2年,成立村红白理事会,由一名村委会干部任理事长,成员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同志和村民代表组成。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倡导喜事新办、丧事从俭,坚决抛弃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规定办丧事不准摆席,不准请戏班子、歌舞、仪仗队、西乐会念经,不准打棺罩、冥祭楼,对人去世后晚上烧花花钱的仪式进行取缔;在孝衣、吊唁、用烟等方面也做了详细规定。同时,针对办喜事时的宴席、用车、用烟等方面也做了规定。
近几年,随着村内集体经济的壮大,幼儿园、小学、公园、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健身房、文化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5年,该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年,被评为省级面貌提升示范村。年,被省委评为“河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年被省委宣传部评为“河北省宣传文化工作示范村”和“河北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公园
燕南河
综合服务中心健身房
八、民间传说
(一)窦王坟
窦王坟位于灵山镇磨子山村西。相传隋朝末年,群雄逐鹿,河北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屯兵于曲阳北岳庙(民间称“窦王殿”),并意欲据庙称帝,将曲阳城建成九门九关,以适应其位登“九五”之需要。其统兵在灵山磨子山附近作战,因犯地名(一是豆儿被磨,二是此地有一山,山顶部有三柱,似支锅势,当地称为支锅鼎,豆被锅煮),战死于磨子山,葬于此地。在磨子山下建窦建德墓,俗称窦王坟。又一说,当时窦建德并未战死而是被俘,在长安被杀害后,人们为怀念窦王而建,故称窦王坟。据传窦王坟有72座,此为其中之一。曲阳北岳庙大殿俗称窦王殿,正是寄托了农民群众对窦建德的怀念之情。
(二)水马槽
灵山镇北镇村的东南方向有个大池塘,面积足有一亩多地大小,这个池塘就叫水马槽。说起水马槽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
相传,王母娘娘用头上金簪扎漏了通天河,河水从地下绕过灵山附近的大沙滩,从水马槽这儿流了出来。那么为什么叫水马槽呢?却是因为这里原来有一个水马,后来,南蛮子知道了此事,过来想偷走水马,结果被附近寺庙住着的和尚普济方丈发现了,普济召集众弟子来救,水马见有了救兵,挣脱缰绳,就地一打滚变成了一个小白瓷马。方丈见小瓷马底座上刻着字,得知这是五代时期一个瓷把式得了神仙指点烧制出来的,颇有灵性,能吐露泉水。大家不妨去水马槽看看,说不定会看到一匹欢快的水马呢!
灵山镇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这里有世界“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定窑遗址,有被乾隆皇帝称作“地下天堂”,大文豪苏东坡留下墨宝的的旅游胜地——灵山聚龙洞,还有特色风味小吃缸炉烧饼和驴肉杂拌。下一步,灵山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两都两地”的战略定位,以定瓷研发创意、生产制作、展销展示、加工体验为主题,建设定窑遗址公园、定瓷文化产业园、定瓷烧制体验区等,整合境内的王子寺、聚龙洞等文化旅游资源,建设独居特色的定瓷小镇。
参考文献:
1、《曲阳县志》
2、《遵法纪守规矩、爱家乡做贡献干部手册》
3、《曲阳定瓷的故事》
4、《聚龙洞传奇》
5、《曲阳县地名资料汇编》
后记:因各种原因,记述中难免有不细,不实之处,欢迎指正。部分图片、记载的版权归原作者、拍摄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