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吃惊rdquo的展和

别管什么展览

只要冠以“故宫”二字

便自然加上了一层

富贵滤镜

“妙宝庄严”亦是如此

嘉德艺术中心的二层展厅中

陈列着从故宫一万多件法器中精选出来的一百多件重量级宝物

看展览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展品背景

十三世纪以来,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深刻认识到藏传佛教对西藏、内蒙古等边疆治理的重要性,而对其加以重点扶植和充分利用。清朝自入关以来更是注重维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尤其推崇格鲁派。

特别是乾隆帝,自幼与三世章嘉活佛一起读书学习,受章嘉活佛影响,笃信藏传佛教。他“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以三世章嘉·若必多吉为国师。在章嘉国师的指导下,乾隆时期清宫建立了很多极具特色的佛堂建筑,规范了佛堂内部供奉布局,从而逐步完善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仪轨和法器供奉仪制,最终确定了一套完备而成熟的藏传佛教活动体系。

这次“妙宝庄严”展览中的一百多件展品基本来自于故宫的两座藏传佛堂建筑:“雨花阁”和梵华楼”。许多法器是第一次面向观众展览。

走进展馆不长的甬道里响起空灵的铃声

迅速把人带入一种特殊的情感之中

藏传佛教法器

主要用于修持佛法、供养诸佛、庄严道场等

佛法赋予它们特殊的功能和象征意义

使其不再是普通器物,而变得更加神圣庄严。

藏传佛教法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特指藏传佛教修行之人修持佛法时所用的器物;

广义则指藏传佛教修行之人修持佛法、供养诸佛、礼敬诸佛、祈请护佑、庄严佛堂、举行法事活动等所用的一切器物

展览用两张图文并茂的表格对藏传佛教的法器做了清晰的展现

清宫藏有大量藏传佛教法器文物

用材考究、工艺精湛,

充分显示出皇家用器的独特与尊贵。

这些法器有的是清宫自制,

有的来自地方宗教领袖和官员的敬献。

佛像是法器展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即便你对宗教一无所知,

也会为佛像传递出来的美和威严所震撼

铜镀金明代金刚佛像

三面八臂尊胜佛母

据说礼拜此佛能带来幸福

展览非常贴心地使用了独立展柜

建议参观的时候绕到旁边和侧面

度无死角欣赏

这尊佛母像后面不但可以看到故宫的标识

还可以感受雕塑作品中的体态之美

每个佛像都手持法器

这些都可以在展览中找到对应的物品

密宗修行佛像在雍和宫万寿寺白塔寺都能看到

记得大学时代和同学去学校旁边的万寿寺

殿里大大小小的“欢喜佛”精美绝伦

这款可以开合的佛像精致有趣

旁边的盖子可以盖上

莲花旁边有销子

打开机关“莲开见佛”

佛塔有种剔透之美

尤其塔顶的珠串

大清乾隆年造佛塔

塔身镶嵌绿松石

在塔中还端坐着一位神佛

基座上的五彩宝石煞是吸睛

藏传佛教法器种类繁多,神圣庄严,不同种类的法器在形制、质地、颜色、用途上各不相同,其象征意义亦极其复杂,所以如果不深谙各教派经典和仪轨,很难对其所包含的佛教义理、使用方式以及使用场合做准确解读。

从故宫现存的法器来看,有蒙藏地区僧俗领袖进贡之物,也有清宫造办处自己制作的。清宫档案中大量记载了法器的制作细节、供奉规制,以及陈设位置,这为研究宫廷藏传佛教法器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清宫藏传佛教法器融合了汉、藏、满、蒙古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是多民族交流交融的见证。

持验法器是在修持做法时候使用的器物。

这次展出的重磅展品中几件嘎巴拉

是绝对不容错过的

嘎巴拉是用人的骨头制作的法器

比如上面这个嘎巴拉鼓

和下图中的嘎巴拉碗

嘎巴拉的骨头来自于有修行的高僧

乃是他们生前发宏愿

把身体捐献出来旨为弘扬佛法

嘎巴拉制品也是有修行的人才能制作

并非来自俗家工匠

嘎巴拉碗上镀金并镶嵌珍珠宝石

碗中有佛造像

腿骨号又称作骨笛

嘎巴拉念珠是由颗头骨制作成的佛珠

每颗上镶嵌珍珠青金石等珍宝

珍贵的舍利

此次展览中最有趣的恐怕要算坛城了

坛城梵文为“曼陀罗”“满达”

据佛经记载,印度密教修法

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

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

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集或轮圆具足。

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

并塑或绘以神像法器,

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

须弥山满达

须弥山是佛教传说中的仙山

据说可以看到宇宙的边缘

山顶日月同辉

雨花阁内的掐丝珐琅坛城是国内最大的立体坛城,

供台侧面分四色,

北红,南白,西黄,东蓝,

供台上是正方体宫殿,

开四门,每门前装饰华丽的五彩牌坊,

殿内供主尊神与侍从神,

周围装点幡幢、白辕、飞天等。

用兜姐的话说

这就是顶级拼酷啊

海螺原为召集众人时发信号或号令之器具,

亦为乐器。

因吹螺之声可远闻,且螺声勇猛,

佛教借此螺声宏大比喻佛说法仪式隆盛。

螺声远闻,

比喻佛说法声能远闻,可被广大众生聆听;

螺声勇猛,

比喻佛法可驱魔、降魔,消除众生内心恐惧,

故又称之为法螺,是佛教中常用法器和供器。

铜镀金镶嵌右旋海螺

右旋海螺除具有法螺的弘扬佛法、驱逐恶魔之含义外,

还被视为“福吉祥瑞”的定风珠,用于渡江海时护佑平安。

乾隆款掐丝珐琅玛尼轮

玛尼轮又称转经轮,

转动一周即代表诵经一遍。

此玛尼轮通体浅蓝色釉地,

掐丝填彩色珐琅釉饰缠枝花卉纹。

清代乾隆朝掐丝珐琅工艺达到巅峰,

是一件标准的

乾隆时期宫廷御用掐丝珐琅藏传佛教法器精品。

右侧小盒子叫做“嘎乌”

是随身携带佛像的小盒子

各式各样的法器有进行宗教活动时候使用的

也有日常修行时候使用的

勺子形状的法器是宗教仪式中

向火堆泼洒油的时候使用的

法衣亦称“如法衣”、“应法衣”、“佛衣”

璎珞法衣

是藏传佛教密宗做重大密教法事活动时由皇帝颁赏赐予大喇嘛穿用的服饰。

看到这件展品的时候

我脑子里直接想到的就是梅先生的霸王别姬

白色缎绣缀象牙璎珞法衣

此件法衣于白色素缎地上绣图案,

表层缀饰象牙璎珞,异常华丽。

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记载,

此类法衣由苏州织造制作,

制作这样一件象牙璎珞法衣需要近四十斤

象牙。

藏传佛教有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的五佛,

又称五方佛,东西南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

五佛各有身色,因此法衣五色象征不同五佛,

白色象征中央释加牟尼佛,

蓝色象征东方阿閦(chu)佛,

黄色象征南方宝生佛,

红色象征西方阿弥陀佛,

绿色象征北方不空成就佛。”

璎珞,

梵语称“帜由罗”,

即“扁玉而悬于身者”,

因此璎珞从玉,而不从丝之“缨络”。

以璎珞装饰法衣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南史·林邑国传》记载:

“其王者著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

清宫旧藏有五色璎珞法衣,

根据不同颜色,所用璎珞的材质也不同,

一般用象牙、染牙、砗磲,

其中砗磲和象牙为鲜见的材质,

而不用分量较为沉重且易碎的玉料。

精美的雕刻和昂贵的造价,体现了宗教活动在皇室生活中所受到的尊崇。

除了这件故宫还有四件颜色不同的法衣

别的不说光是这几件法衣使用的象牙

就不由得“啧啧啧”了

兜姐在这件展品前流连忘返

看到下图

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是不是他

布绘五佛冠

是藏传佛教做法事活动时头上所戴的冠饰,

一般由冠叶、耳饰两部分组成。

佛冠有五叶,

冠叶分绘五佛或代表五佛的梵字,

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故称五佛冠。

此件佛冠布质,冠叶中央绘五佛,

环周镶嵌各色宝石。

耳饰分左右两组,

每组由五条五种颜色的暗花织锦飘带组成,

飘带顶部饰如意云头,

下缀各色丝线缨络。

上图萌萌哒

下图凶巴巴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

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次展出的唐卡是刺绣作品。

丝线的光泽度给佛像增加了耀眼的光芒。

看完展览

兜姐因为看到了嘎巴拉

有点缓不过神儿

我也是因为怕她不陪我来

就特意隐瞒了这种特殊的展品信息

(确实想过是不是要事先给她介绍下)

为了给她“压惊”

决定吃顿烤肉

还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呢

我觉得凡是经常来美术馆的人

应该很少不知道大槐树

其实这家烤肉馆我在心里种草起码15年了

各种原因就一直没来

前段时间和朋友去美术馆看展

终于拔草今天兜姐依旧点名

平房里面的老店显得窄小

来的食客基本都自己手写菜单

放眼一望

有种自习室的感觉

常老师的手写菜单

大槐树烤肉是传统的炙子烤肉

因为炙子的样子被大家成为

"井篦子”

烟雾缭绕下十分具有美感

烤肉调料分干湿两种

必须强调下

他家的料汁超级好吃

兜姐钦点蛋炒饭

他家榜单中著名的馒头片我觉得太油

鱿鱼是腌过的好吃咸

阳光下的牛舌

强推牛肉

刀工极好

每桌都点好几份

大槐树价格不贵

但是量小

上图是两份鸡胗

压惊牛肉

吃而忘忧

只要有北冰洋就绝对不喝可乐

这是北京人的执着

儿时回忆龙虾片

虽然是烤肉店但是排风很好

店里没有异味

墙面上还有漂亮的装饰

点热露露?

直接自己暖气上拿!

问了店家大槐树是名字是否因为门口有大槐树

店家说是的

各位给看看

门口这个是槐树不?

tips

妙宝庄严购票途径很多

最方便的就是直接在嘉德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js/77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