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些不能吃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50416/4609720.html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严禁抄袭,反对盗图,违者必究。
从年6月30日开始施工,经过一周的时间,到7月6日傍晚,鹤岗矿工广场雕塑群《煤海组歌》背景墙后面的“矿工赋”石刻顺利完工。由个字,88句朗朗上口诗句组成的“矿工赋”,叙述了鹤岗矿山开发一百多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对新时代的展望,与十二书卷展示石刻群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呼应与互补,尽显鹤岗矿山的历史文化风貌。
矿工赋
巍巍兴岭,浩浩三江,石头河畔,边城滥觞。
掘地见煤,曹氏凤阳。有识之士,奔波建矿。
勤勤勉勉,人烟渐旺。孜孜矻矻,水路均畅。
山河破碎,陷入魔掌。 地狱,鬼魅 。
前仆后继,顽强抵抗。铁血意志,谱写史章。
神州光复,东北解放。 决战,强大后方。
翻身做主,热情高涨。多出煤炭,上级嘉奖。
医大东影,曾驻鹤岗。皆为才俊,俱成栋梁。
东山竖井,苏援首项。一五二五,奋发图强。
会战露天,手推肩扛。超英赶美,豪情万丈。
十年低迷,万众彷徨。改革开放,再续华章。
挖潜改造,采掘同上。机械作业,补还欠账。
科技兴企,插上翅膀。晴空一鹤,排云而上。
百年矿山,几代榜样。采光之人,备受景仰。
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争先恐后,你拼我闯。
殷殷奉献,辈辈传扬。含饴弄孙,幸福绵长。
时代进步,生活提档。昔居棚户,今住楼房。
交通便利,环境舒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
宜居福地,安养之乡。斩断穷根,全面小康。
矿山公园,见证辉煌。彪炳后世,矿工广场。
薪火传承,子孙接棒。继往开来,志在四方。
情归何处,心系家乡。活力边城,展翅翱翔!
矿工赋煤海组歌煤海组歌矿山赤子——于洪恩煤海组歌煤海组歌煤海组歌十二书卷石刻群卷实业兴华
鹤岗煤矿开采历史久远。年,居住在鹿迹山屯的乡人曹凤阳,在石头河西岸(现东山区域内)掘地见煤,遂报告了时任鹤立岗测地委员沈松年。沈松年于年向黑龙江政府呈请开矿执照,并与孙丙午等人招股集资,筹建兴华煤矿公司。年11月,鹤岗煤田(现东山域区内)正式以土法开采,并注册定名为“黑龙江省汤原县商办兴华煤矿有限公司”,事务所设在鹤立岗镇(今鹤立镇)。
年1月1日,商办兴华煤矿公司改为官商合办,称鹤岗煤矿公司。年,因资金严重短缺,由广信公司投资,省长吴俊陞率先入股,年7月,改官商合办为合资商办。
年11月,鹤岗煤矿至莲江口铁路建成通车,全长55.6公里。年1月1日,鹤岗铁路开始客运。在修建鹤岗铁路的同时,筹划由土法掏洞改为露天开采。年至年,北二槽、三槽、五槽露天相继开采,并开始使用蒸汽绞车提升。
年,张学良将军投资60万元,购置船舶,提高松花江上的运输能力。年6月,在哈尔滨召开的鹤岗煤矿公司股东大会上,张学良夫人于凤至被选为董事。这时鹤岗煤矿公司的股金已增至万元,煤炭生产呈现发达景象。
第二卷铁蹄蹂躏
年,“九一八”事变。年8月,日本侵略者占领矿山,鹤岗沦陷于日寇魔掌。
伪满洲国实业部年12月接管鹤岗煤矿公司,并以“逆产”之名没收了张学良、吴俊陞、马占山等人在该矿投入的万元股金。年5月,成立了满洲炭矿株式会社,将所没收的股份全部转让给“满炭”,这是赤裸裸的强抢豪夺。从此,鹤岗煤矿公司改称鹤岗炭矿,在矿山设立炭矿事务所。
年6月,鹤岗炭矿相继成立了兴山、东山、南岗三个采炭所,以露天开采为主转为斜井开采为主,到年年产已达到万吨。虽然鹤岗煤矿的生产规模扩大了,但广大煤矿劳工却深深地陷入 地狱。日本侵略者为了满足战争需要,采取“以人换煤”的野蛮开采政策,13年间共掠夺煤炭万吨。
在此期间,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事故频发,矿工过着非人的生活。矫正院、刑务署、宪兵队等各种法西斯机构在矿山相继出现,对矿工实行惨无人性的统治。被劳累致死的,因病因事故致死的,东山“万人坑”中的堆堆白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残害中国人民的罪恶见证。
直到年“八一五”光复,鹤岗煤矿终于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第三卷晴朗的天
年11月,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部派王其清代表民主政府到鹤岗接收矿山。在苏军司令部的支持下,12月1日正式接管了矿山,成立鹤岗矿务局。从此,灾害深重的鹤岗煤矿回到了人民手中。
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口号下,鹤岗矿务局所生产的煤炭,大部分用于铁路军运,对支援东北解放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受到东北铁路总局的来电嘉奖。
年1月28日,鹤岗煤矿职工总会成立。年4月26日,召开了鹤岗煤矿 届职工代表大会,煤矿工人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迁至鹤岗,名兴山医大。年6月迁到沈阳。兴山医大在鹤岗四年间培养了名医务卫生干部,为解放战争和 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春,中共东北局决定将正在筹建的东北电影制片厂由长春迁往兴山市(今鹤岗),同年11月在兴山市正式建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年迁回长春。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东北电影制片厂发展壮大,摄制了大量的影片,培养了大批电影工作干部,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经过四年的努力,到年,共恢复矿井35处,露天3处。全局原煤日产由吨提高到吨,年12月23日 次突破万吨大关,创鹤岗煤矿的日产 纪录。
第四卷激情岁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黑龙江省煤田地质局勘探队对东山小石头河流域进行布钻普查后,确认有煤炭储量万吨,可采储量万吨,是一处有开采价值并适合于露天开采的煤田。
年夏季,鹤岗市委决定开发建设兴(安)北(大岭)大露天,并成立了兴北露天指挥部。同年10月,以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土法上马、破土开工的开发建设大露天的战役在当时还是一片荒原的小石头河流域打响。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参加露天开发战役的先后有五万余人。经过一个月零二十五天的人海会战,人工开拓出三百米长、一百米宽的北大岭露天雏形。
年2月5日,市委书记、市委会战指挥部总指挥梁成义率队参加了露天出煤剪彩仪式,长春电影制片厂现场拍摄了记录片。
此后,先后引进了电铲、穿孔机、蒸汽机车、自翻车等露天机械化作业大型设备,才陆续结束了肩挑手推、锹挖镐刨人工开采露天的方法,露天生产改为动力机械的开采方式。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黑龙江省 一座机械化作业的中型露天煤矿。
岭北露天煤矿投产适逢“文化大革命”开始,煤矿生产遭受到了严重破坏,重采煤轻剥岩,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追求煤炭产量,生产秩序受到了很大程度破坏。经过十余年的多次调整补欠,直到八十年代初期,露天生产才步入正规生产轨道。
第五卷矿山赤子
鹤岗矿山有一位 的儿子于洪恩。
年19岁的于洪恩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东山矿的一名采煤工人。凭着执着坚定的信念,22岁的于洪恩由坑长升任东山矿副矿长,年又升任矿长。
由于他天生的嗓音洪亮,调门高亢,是当时出名的“小钢炮”。经过不断的深造,学习,他迅速展露头角,先后担任兴安矿矿长,矿务局副局长,年12月调任到黑龙江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年5月回到鹤岗任市委副书记,矿务局党委书记。面对“文革”后的困难局面,于洪思奔走在生产一线。如果说,年的每一张日历,都是创水平上台阶的喜讯、那么.12月31日的声声锣鼓,阵阵鞭炮就是夺取全胜的捷报。当年鹤岗矿务局全年产量突破一千万吨,鹤岗一举跃入全国十大矿务局行列。
在年10月这个大收获的季节,中央任命时年五十四岁的于洪恩任炭工业部副部长。在相继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任两届中央委员,几年后又出任煤工业部部长,全国煤炭总公司总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 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全国人大生产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要职,成为鹤岗矿山成长出的 儿子,鹤岗人民的骄傲。
第六卷老矿新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是鹤岗矿务局煤炭生产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时期。通过老矿挖潜、革新、改造,在日伪留下的废墟上边生产边建设,大力提高矿井综合生产能力,大上配套工程,推进矿井技术改造,生产准备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保持采掘同步增长;大力发展机械化,补还安全生产欠账;扎实推进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和企业升级,先后建成质量标准化矿务局和国家二级企业;高产高效矿、区、队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单产单进水平和机械化采煤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全局煤炭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45万吨的速度持续发展。“七五”期间全局生产原煤万吨,平均年产万吨。年年平均年产达到万吨。创出了“七八破千万、八五翻一番、十五年增长一千万”的辉煌壮举,发展成为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
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以后,在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的观点不动摇,大力实施和推进“科技兴企”战略,千方百计发展机械化作业,大上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快基本建设和生产准备步伐,仅年至年两年就完成新建、延伸、补套、改造等基本建设工程12项,为煤炭生产的稳定增长准备了充足的后劲。
第七卷煤海钩沉
鹤岗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南起新华勘探区,北至细鳞河,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6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米。鹤岗煤田地质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局部有平缓褶曲,构造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复杂。煤种以气煤为主,另有弱粘结煤、焦煤及无烟煤等。鹤岗是一处巨型的含煤沉积盆地,具有相对完整的赋煤单元和统一的形成、发育和演变过程。煤层赋存在空间展布上具有规律性。鹤岗煤田的煤炭资源丰富,储量30亿吨,工业储量22.65亿吨,可采储量11亿吨。煤田储存条件良好,煤系地层厚达至米,含煤36层,其中大于3.5米的厚煤层占75.5%。煤种有弱粘结煤、气煤、焦煤,其中气煤层占86.8%。煤质低硫、低磷,挥发度高,发热量达-大卡。鹤岗煤是理想的动力煤,适于冶炼、电力、铁路,十分畅销。
鹤岗矿区百年的开采历史,经历了旧中国官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几个时期。真正的建设发展是建国以后,先后有新 座现代化大型立井新一竖井,有东北 大井工矿年设计能力为万吨的兴安竖井,有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竖井年产近万吨的南山竖井和年能力万吨的峻德竖井,有首批跨入全国现代化矿井行列的富力皮带井,黑龙江省 一座机械化岭北露天煤矿等九个煤矿。
第八卷友好往来
年9月20日,经过5年的施工建设,这座由原苏联列宁格勒矿井设计院设计,鹤岗矿务局建井工程处施工,国家“一五”期间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东山竖井正式移交生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 对现代化大型竖井,因此被国家煤炭部命名为“新一煤矿”。
当年承担矿井建设的鲍格莫洛夫等前苏联专家们,与承担施工建设任务的建井工程处建设者们一起深入研究,对建井工作进行具体认真的指导,并将本国建井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矿井建设者,有效解决了遇到的复杂技术问题。
为了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移交生产以后能够尽快掌握这座新型矿井的技术,派出宋肖颂、于兴隆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前苏联进行学习培训。学习回国后,宋肖颂任鹤岗矿务局副局长兼新一矿首任矿长;于兴隆任新一矿 任总工程师;采煤班长刘树功等,成为当时操纵顿巴斯一型联合采煤机先进设备的 人。
鹤岗矿务局与其他省市和煤矿企业之间,在技术、人才等支援交流上往来非常频繁,关系友好而密切。年9月,鹤岗矿务局派出一支由多名职工组成的抗震救灾队伍支援开滦煤矿恢复工程建设。此外,平顶山矿务局、七台河矿务局、阜新矿务局、大同矿务局、淮北矿务局、大屯煤电公司等,都曾到鹤岗矿区学习考察,相互间建立了良好的友谊。
第九卷科技兴企
在鹤岗矿区的发展中,一代又一代功勋卓著的科技工作者为煤炭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年11月15日,时任技术员李庆萱和同志们一道,发明创造的药壶式掏槽钎子,获当时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颁发的一等红旗奖章。南山选煤厂技术人员莫诩孟研制的喷射式旋流浮选机,被外国专家誉为选煤工业的一颗明珠。年6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选煤会议上,鹤岗矿务局选煤厂的工作人员 次登上国际讲坛向全世界宣讲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喷射式旋流浮选机。年3月,莫诩孟出席了全国科技大会,受到表彰和奖励。
从年到年的10年间,全局引进综采、综掘机20台(套),上 机组10套,普通采煤机48套,机械化程度达到52%,比10年前提高了5倍多,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年11月10日,益新煤矿队与矿建公司队对组施工的北一石门轨道巷实现了安全、准确贯通。“一梁三索”工艺荣获了全国煤炭工业创新奖,并在全公司推广。
进入21世纪后,鹤矿集团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工程,建立起了现代化的调度指挥中心和监控中心,通过覆盖全矿井下作业地点的测点,对井下瓦斯、风速、风量、温度等安全环境参数和风门、风机、机电设备运行状况及水情复杂区域进行动态监测,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十卷地煤贡献
鹤岗市地方煤矿诞生于七十年代初。初期由地方国营、城镇、集体、农村公社经营。生产工艺简单,所采的煤炭资源都是大矿废弃的边残煤柱。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地方煤炭工业由土到洋,由小到大。
年市地方煤炭工业已初具规模。地方煤矿39家,从业人员4,人。年全市地方煤矿在生产方面,提升、排水、通风已实现机械化作业,采掘全部施行了炮采,完全消灭了人挑、手推车运煤的笨重体力劳动。
年鹤岗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在煤炭行业中组建三个集团公司,即以原煤生产为主组建“煤炭矿业集团公司”;以洗煤加工业为主组建“精煤集团公司”以洗净煤为主组建“型煤集团公司”。通过组建集团进一步促进全市煤炭工业大踏步前进。
自年开始,全省实施地方煤矿整顿关闭,截止年9月,鹤岗市共有地方煤矿47处(东兴集团3处煤矿划归龙煤鹤矿公司管理),总生产能力为万吨/年。
自地方煤矿诞生以来,自力更生,不畏艰难,积极投身鹤岗的各项事业,多业并举,逐步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一些企业已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企业,为振兴鹤岗,发展鹤岗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十一卷矿山英模
鹤岗矿区开采百年以来,一代代矿山人弘扬传承,“进取,实干,奉献”的鹤岗煤矿精神,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讲奉献”的鹤岗矿工精神,前赴后继,奋勇拼搏,使鹤岗矿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创造出“七八破千万,八五翻一番,十五年增长一千万”的辉煌战绩,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代表。以下为鹤岗矿区从年出席全国劳动大会至年期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赴京参加国庆观礼的矿山英模代表。
孙好清,李乐亭,李庆萱,王福海,吕凤珍,卢令长,
杨青山,沈淑芬,杨廷帧,张清瑞,栾玉田,肖连祥,
万令军,李兆宝,姜玉华,杜德顺,庞秀岭,马吉军,
郭德新,戴树华,范忠明,肖华杰,陈明科,姜涛,
王瑞,李维忠,张忠廷,白俊和,丁光友。
第十二卷亲切关怀
鹤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许多 都曾对鹤岗这片热土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和关怀。年4月,中共中央委员陈云到鹤岗视察。年10月,周恩来、李富春、李立三等领导为鹤岗煤矿题词“希望鹤岗煤矿立井快建立起来增加生产!”
年6月7日至10日,胡耀邦专程到萝北看望“北大荒青年垦荒队”,并于6月11日在鹤岗矿工电影院作报告。年7月26日,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及夫人王光美到鹤岗视察,随同刘少奇来的有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李范五。年6月20日,王光美为鹤岗矿务局书写了“发扬革命精神,永远开拓前进”。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率东北地区“煤、电、运”工作调查组,来鹤岗检查工作。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到鹤岗视察,并为鹤岗题词“希望鹤岗矿务局广大职工为中国煤炭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年10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汉生为鹤岗题词“戍年出使巡边防,红月二日访鹤岗。幸闻生产多发展,祝愿煤城金满仓。”年,国务院总理李鹏到鹤岗视察。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到鹤岗视察工作。年以来,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成思危、周铁农、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等领导到鹤岗视察并指导相关工作。
作者年在鹤矿集团南山煤矿摄影采风作者简介
高繁阳(龙江龙)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全国邮政摄影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曾任鹤岗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现任鹤岗市摄影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鹤岗摄影俱乐部主席、光影视界网鹤岗摄影俱乐部版主。
鹤岗开发百余年,建市已逾七十年,
历史长河如画卷,回眸往事历眼帘。
城市变化万万千,日新月异成就添,
看图话说鹤岗事,件件百姓关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