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主峰山顶疑发现北汉避暑宫遗址

北京较好的手足癣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604561.html

作者系太原市作协副主席、山西省作协理事、小店区文联原主席

(原文标题:石莲花开已千年)

在晋源西山的蒙山里有开凿于北齐,记载高尺的大佛。07年以后,随着佛头的重塑和佛身的修复,还有开化寺、铁佛殿、御驾桥等历史古建筑的重建,连理塔的维修,加上植被修复和地质灾害的治理,蒙山景区规模初具,游人络绎不绝。但这些都在蒙山北侧的一条沟内,即蒙山北谷。而那座海拔多米的蒙山主峰,却很少有人到达拜访。“蒙山晓月”是古太原县的八景之一,山上独特的风景无人欣赏,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在一个酷热难耐的日子里,我们几个晋阳历史文化爱好者,决定去蒙山顶看看。

在关于蒙山顶的历史文献中,诗有几首,但文章却只见过一篇,即清代名士高若岐的《蒙山游记》,他于乾隆十四年()年夏,同好友贾潜士曾登顶游览。文中说,他们在山顶看见了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的避暑宫遗址,并记载有宫殿基础、石莲花柱底石等实物保留。另外《太原县志》上也有这座避暑宫的记载,这些记载更是激发了我们游蒙山顶的兴趣,早想去印证一下。北汉距今已一千多年,世事沧桑,山顶上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呢?

我们上山的路线不是人们所熟知的蒙山大佛所在的蒙山北谷,而是走山南风峪沟。高若岐当年“发自观音堂之东百余武,而北入山胁”。观音堂就是今天店头村中心的紫竹林,这里往东大概百米向北有一条沟,是从南面登蒙山顶的主要路线。登山之余我们欣赏沿途风光,高文中提到的山势、沟壑依旧,互相掩映着的柳树、花椒树、菜畦也一一出现在眼前,令人有物是人非的感慨。只是那潺潺地“鸣于绿阴之中”,以及“自山上飞扑而下”的山泉和瀑布却不见踪影,无缘赏玩了。

店头村

山路弯来绕去曲曲折折,当我们汗流浃背时,一座高峰突兀出现于眼前,这就是蒙山主峰。我们兴奋起来,略一休息便“鼓勇而登”。山顶上是一大片开阔地,在这开阔地上有一座大煞风景的建筑,它是当年阎锡山军队构筑的一个大碉堡。但我们细看这碉堡时却有了新的发现,它所用的石料方方正正,一道道凿痕清清楚楚。阎军修碉堡时仓惶匆忙,很难顾得上对石头精雕细刻,这极有可能就是从古建筑上搬来的,而这古建筑也只能是北汉刘继元的避暑宫了。

山顶平台

碉堡遗址

继续在野树荒草中仔细察看,发现了两道宫门的石砌地基,各宽约两丈,两门之间相距大约米。并且宫殿的基础也清晰可见。最令人惊喜的是,在荒草中果然躺着一个莲花形柱底石(柱础),这应该就是高若岐在年前看到过的那一个。它直径大概1米,有三层莲瓣,这不是民居或普通寺庙的遗物,那种大气和精美,透着帝王之气。时隔千年此物竟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令人欣喜。

蒙山主峰上看晋阳湖

山风吹来,酷暑全消,甚至觉得一丝寒意。站在这海拔米蒙山顶向四周望去,眼界顿时开阔。北、西、南三面峰峦叠翠;远眺东方,晋阳平川尽收眼底。果然应了高文中所说:“村落如墨点,汾河如银线;如挂画者城郭耶,如椎者浮屠耶;如月弯、如悬磬、如指甲痕者,汾东诸山耶……”。晋阳湖如一滴露珠,北谷那尊高尺的大佛也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很小很小。“杂花点缀,野香阵阵逼人”也一如既往。那些五颜六色散发着清香的花草,大多都叫不上名字来,称之为奇花异草名副其实。当然,这么美好的风光,只有挥汗如雨登上山顶才能感受得到。

(图片来自太原骑游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kh/5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