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千年唯一流散民间唐李邕李秀碑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水墨纸本册页(11)开

题签:唐榻云麾将军李元秀碑。试砚斋藏。文治识。钤印:梦楼(朱文)

出版:1.仲威《中国碑帖鉴别图典》P,文物出版社,年。2.马成名《海外所见善本碑帖录》扉页及p95-,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说明:1.莫是龙、董其昌、朱本洽(叔熙)、毕泷、蒋重光、蒋元城、法式善、李秉绶、汪谷、潘仕成、罗天池、恒寿、翁同龢、杨寿枢等递藏。

2.莫是龙、董其昌、马之骏、陆梦龙、钱大昕、孙尔凖、吴荣光、姚元之、毕泷、梁章鉅、耆英、翁同龢等题跋。

3.王文治为汪谷试砚斋藏此帖题签。

4.此帖清末曾刻入《海山仙馆丛帖》摹古十二卷之卷七。

5.世传李秀碑宋拓者今存三本。一本于故宫,曾藏晚清临川李氏。一藏广州省博物馆或广州中山图书馆,与此本于晚明至晚清时共同流传,至南海孔广陶时两本分开。第三本即此本,自孔广陶后入临川李氏,与故宫本合藏一时。

本幅:27×29cm×/8×/8in×11约0.7平尺/每幅;

题跋:32×37cm×/8×/8in×5约1.1平尺/每幅;

首先我们用一组数字来直观一下这件碑拓的重要性:大大小小共钤盖印章60枚、计70次,后面加页的题跋连篇累牍,众多名人的头衔和书法随着题跋皆映入眼帘。足以说明在时光的流转中,《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屡经递藏,在无数的收藏家的宝阁中消磨岁月,又被无数的书法家郑重过眼、恭敬题跋。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拓片:拓片,指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古时,拓片技艺因难度较高且要求严格,在中国文化中还算是一门传统手艺,直到今天,拓碑仍是一个正在传承的行业。很多书法家、收藏家都有收藏拓片和拓本的爱好,拓片的生意,也已经千余年的历史,很多珍贵的拓片甚至能够卖出天价。

拓片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和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拓片中找到有益的材料。广义的拓片就是将宣纸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花纹和文字,数量、内容之丰富可谓包罗万象,如甲骨青铜、碑刻墓志、摩崖造像、钱币画像等。狭义的拓片主要指碑拓。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令今人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北魏《张玄墓志》、东吴《天发神谶碑》以及唐柳公权《宋拓神策军碑》等,目前所存拓片皆为孤本。若没有拓片,将难睹古代书法经典的庐山真容,书迹也随之成“谜”。

中国拓片技艺分南、北两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自宋代起,“北碑南帖”巍然分立,简单地概括了南北派系的主要分歧。南派着重于帖学(墨迹书法),北派则注重碑学(石刻书法)。根据这样的分类沿革,《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应为北派人士所制作。《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名气由来已久,此帖清末曾刻入《海山仙馆丛帖》摹古十二卷之卷七,是根据《云麾将军李秀碑》制作的古拓本,原碑应已不存,此为孤本。

云麾将军李秀碑的书者,就是书法家李邕,世称“李北海”。李邕在书法界拥有很多粉丝,而且有很多段位很高的大咖级粉丝。比如元代的赵孟极力追求李邕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明代的董其昌也对他十分崇拜,将李邕与王羲之并置,并云:“右军如龙,北海如象。”所谓如象,即指笔力雄强厚重。“书如其人”,李邕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写照。

李邕出身江夏李氏,博学多才,少年成名,是唐代学王羲之而能自立门户的大书家,开元中为官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其为人和才情更为世人所敬重。《宣和书谱》称“李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王右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评价非常之高。

李邕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李邕对于碑学还有一个突出贡献——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因此传世的《云麾将军李秀碑》也是行书碑。李邕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李邕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鼓励后世学习书法的人自出新意,写出个性。

翻开拓本,映入眼帘的是王文治在此本拓片首页的右端题签道:“唐榻云麾将军李元秀碑。试砚斋藏。文治识。”而万历年间的进士马之骏在左端题写道:“金铁森翔烟云出没。丙辰十月,新野马之骏。”其后,又在后面的加页上题跋道:“看古人帖不必尽解,亦不必尽真,辨肥辨瘦,已落一痴。新野马之骏。”

拓片的末尾,明代文学家、书画家、藏书家莫是龙用朱砂小字写道:“希世珍玩。宝墨斋。余先得昆山张石川寰所藏云麾将军李秀碑,已为奇物。今复得此本,盖唐榻之极佳者,虽多遗落,而笔画完美可爱,古人残煤断楮便如吉光片羽,何能多见耶,真吾宝墨斋中神品也。莫云卿识。”由是可知,莫是龙曾经拥有李秀的二拓,故特题跋记之,可谓自得矣。

题跋中最为醒目的篇章乃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所书:“云麾将军瘦本为李师训,世多有之。肥本为李秀碑,石已泐,世无全本。此为唐榻,笔法宛然,北海云效我者拙,似我者死,虽赵集贤犹在门外。董其昌观。”世所周知,董其昌是李邕的粉丝,李邕碑文的拓片是他不可不得的至宝。

根据读款,历代题跋者有董其昌、莫是龙、马之骏、陆梦龙、钱大昕、孙尔準、吴荣光、梁章鉅、姚元之、李彦章、吴逊卿、宋其沅、毕泷、耆英、贝墉、翁同龢,其中梁章鉅前后题跋四次,耆英题跋两次,马之骏题跋两次。而递藏过此件碑拓的有莫是龙、董光裕、顾正谊、朱本洽(叔熙)、毕泷、吴荣光、梁章矩、潘仕成、孙尔凖、罗天池、临川李氏家族、法式善、汪谷、潘延龄、杨寿枢等人。洋洋洒洒,把一系列的文化名人、历史名士联系于一拓。

在收藏和观览印鉴中,我们也能看到诸多文化名人的痕迹,如莫云卿、毕泷、吴荣光、翁同龢、梁章鉅、杨寿枢、孙尔凖、潘延龄、董光裕、王文治、潘健盦、汪心农、戴丙章、周世锦、李彦章、蔣元城、苏完呢瓜尔佳氏、罗天池、蒋重光、蒋春阜、刘溎年、潘仕成、戴有祺、胡介眉、姜恭寿、董塘、顾正谊等。

根据题跋时题跋者留下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拓本随着他的诸多收藏者走遍了大江南北。拓本在每位藏家手里都应是爱物,所以随身携带,时时展观,甚至作为日课法帖使用。会稽陆梦龙更是有幸见过云麾碑二本,称“初看一本已是赫然,及阅此本,精神倍出,辄吟唐人小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赞其珍贵及潇洒。

《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拓本号称唐拓,但根据目前的考证,已经可以断代到宋朝,如果有新资料出现,将其存世时间向前延展,当是皆大欢喜。但是宋拓已经难能可贵,可以说《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拓本的年纪已经有一千岁左右了。

王羲之的作品,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而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从《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可见此碑用笔瘦劲,方圆兼备,字体略呈斜势,而不失庄严,奇险中更见其稳健。这种豪爽雄健之气是东晋二王以来的行书所没有表现出来的。创新风格的形成,得之于李邕对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更在于他有大胆创新的精神。

观其书法可知,李邕将二王一派行书的灵秀与北碑的方正庄严巧妙地糅合起来,吸收南帖的灵活多变,而不取其柔弱的一面;除却魏碑的呆板,而保留其厚重的一面。李邕在广泛接受前人成果的同时,或者是不自觉地将他自己的性情和人格外化到笔墨之中,使大众感受到书法中的人格气脉。董其昌以“北海如象”来比喻李邕书法的力度,亦可谓形象传神。

刘熙载评论说:“李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憍之意拟之。李北海书以拗峭胜,而落落不涉作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谓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刘熙载博古通今,眼界甚高,他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

拓片是一种翰墨情怀,是中国书法作为艺术并获得独立发展的历史见证。《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拓本作为古拓本中的精华,能够流传下来已是奇迹。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摩挲着碑拓,与李邕“神交”。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即使刻之于石,勒之以金,拓之以墨,依然可以令吾辈感受到李邕的风神俊朗。

藏印一览

题跋一览

▲希世珍玩。宝墨斋。余先得昆山张石川寰所藏云麾将军李秀碑,已为奇物。今复得此本,盖唐榻之极佳者,虽多遗落,而笔画完美可爱,古人残煤断楮便如吉光片羽,何能多见耶,真吾宝墨斋中神品也。莫云卿识。钤印:莫印(白文)

▲李秀碑旧拓本,芸甫工部所藏。道光丁酉获观于粤西臬署,留阅月余展玩数过,觉气韵自是不同。唐人碑拓之旧者,无不可宝,况北海此碑耶。汾阳宋其沅。钤印:湘帆(朱文)、广平仲子(白文)

▲金铁森翔烟云出没。丙辰十月,新野马之骏。钤印:马之骏印(白文)、马氏仲良(朱文)

▲看古人帖不必尽解,亦不必尽真,辨肥辨瘦,已落一痴。新野马之骏。钤印:马之骏印(白文)

▲云麾将军瘦本为李师训,世多有之。肥本为李秀碑,石已泐,世无全本。此为唐榻,笔法宛然,北海云效我者拙,似我者死,虽赵集贤犹在门外。董其昌观。钤印:太史氏(白文)、董其昌(朱文)

▲叔熙出云麾碑二本,初看一本已是赫然,及阅此本,精神倍出,辄吟唐人小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丙中秋后五日,会稽陆梦龙君启父又题。钤印:陆梦龙印(白文)

▲予访此碑未损本四十年未得,前岁始于蒋氏池上草堂同榕皋、芝岩诸君摩挲此两本,诧为希有。兹复从春皋假归书斋,展玩旬日,乃知北海妙处全从羲、献得来,正不在袭优孟之面目也。嘉庆丁巳四月廿日,竹汀居士钱大昕识。钤印:钱大昕印(白文)

▲道光元年九月梁溪孙尔凖观。钤印:孙尔凖(白文)

▲越岁壬午三月,南海吴荣光阅于窦店旅舍并识。钤印:荷屋(朱文)

▲此唐抚本而宋拓者俯视顺天府庠二础,己如在百尺楼头。毋论戏鸿堂矣。道光丁酉端阳节观并记。梁章钜。钤印:茝林(朱文)

▲道光二年壬午七月十二日,桐城姚元之观于京都宣武门外兴圣寺,书以志幸。

▲道光丁亥四月,侯官李彦章获观于桂林寓次。钤印:李氏兰卿(白文)

▲道光十一年辛卯三月廿有五日马平张芷庵、建昌卞永城、高邮吴逊卿同来扬州二分明月楼中观此北海书李元秀碑海内孤本。吴逊卿并题名以志墨缘。钤印:逊卿(白文)

▲马之骏字仲良,河南新野人。万历庚戌进士,除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降广德州同知,升应天府通判。调顺天。寻复官户部主事终员外。有妙远堂集。钱东磵云仲良于兄之骐时梁并有诗名,而仲良尤为秀髪与钟伯敬同时称诗不屑寄伯敬篱下才情纵逸樌天。若假年未见其止良可惜也。仲良为苏州关使时与赵亿夫保救支硎一路古松,陈眉公集有获松萹七古一首,其人之风雅可知也。陆梦龙字君启,浙江会稽人。万历庚戌进士,除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广西提学会事,转江西参议,湖广副使,贵州参政,广东按察使,降补河南参议转山东副使调陕西以参政分守固原道。崇祯癸酉战役。赠太仆寺卿谥忠烈。二公皆载明诗综。竹间痴人毕泷录于香梦斋。钤印:涧飞(朱文)

▲昔人评书谓右君如龙,北海如象。右军书自以兰亭为最。北海书诸碑朗畅朴拙变化不穷,终以此碑为最上乘,昔人评书以拙胜巧,以朴胜华。北海此书真足与右军兰亭并传天壤矣。右军兰亭人间尚有数本,而此帖无两是又当与兰亭同贵真鉴古家欲见此帖,而不可得者,季硕学兄以赵彝斋定武褉帖之半之值得之,世识其痴,余谓是在好与不好耳。道光十八年岁在戊戌孟春,福州梁章钜。钤印:茝林(白文)、章钜(白文)

▲季硕学兄得此帖数载,兴致如初不减赵子固之于落水兰亭也,诚有恒者其云于他玩具不能有此,独此帖古趣特深乃能而而.余按此帖宋元大书家多未之见,今日去唐已千载,季硕居今日竟能得此宝帖日日与之周旋醉为之。醉为之醒,闷为之欢借以聊赖。得前人所未见今人所罕覩之书。谓非大欣幸可乎。帖主人每憾碑文不全,陆放翁跋瘗鹤铭有云:残璋断玦当真以为贵,岂在多耶。茝林再识。钤印:长乐梁氏(白文)

▲赵文敏中岁师右军晚年师北海,虽极力追古而终不能一洗姿媚之习。北海沉雄劲古使人不易得如此,今日谛审此帖不止宋拓的是唐代毡蜡太古之色扑人眉宇,尤为可爱也。茝林三题。钤印:梁章钜印(白文)、茝林(朱文)

▲厚庸秀弱书家通病。凡临云麾碑者得其神髓有几?余竭生平腕力勉临一通不过皮相而已。耆英拜观。钤印:耆英之印(白文)

▲或有论此帖不全以滋扰神物者是咫谕耳。以余数十年南北往还所见,王弇州旧藏化度两真本皆残阙太半,杨大瓢手题赵松雪十三跋兰亭已残损数十字。赵怀玉所得海内第一本化度寺碑仅存六百许字耳,近又见李春湖所藏唐拓虞书夫子庙堂碑,其中阙失二三百字,即以城武陕刻之稍旧者补足之,以致墨色各异观者殊骇目,孟法师碑凑补处与朝堂碑同,其又合化度大观残本而四。世称为天下四大宝,似此皆墨苑环伟之观亦无不损失残阙,举一以反三岂求备之谓乎。道光癸卯四月,耆英再识。钤印:耆英之印(白文)、介春(朱文)

▲庚子秋月既望,定甫贝墉拜观。钤印:贝墉之印(白文)、典衣买画(白文)

▲昔卓溪先生于李元秀碑残字改证数千言,并手摹其文刻置法源寺,复于吴门访得旧拓,一真刻,一橅刻,属钱立群,双钩寄京师乃合二本。就其可辨者,排次成文,见于复初斋提跋。以余考之先生所谓,吴门本者即此蒋氏池上草堂本,而双钩不全,故所排比者仅二三百字也。此本可读者叙其世,曰地碓一方鼎百代。叙其官曰副使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又曰加忠武将军右卫翊府左朗将叙行。曰懿文壮武广孝移忠禄俸散于战人玉帛均于门客直绳闲邪远量容物。叙功曰吐蕃大败。又曰名动蕃维福不举燧。又曰列藩失稔诸军横掠公乃转输不足赒县军之急绝朔漠而横行。叙卒曰国家方筑坛拜将兮□即戎而魂归于天山藏于泽命也云云。皆明白可诵。其他亦尚有雕绩之辞,而复初斋皆未之及。故知覃溪先生未见此本也。此本残字五百七十九字,纸墨沉古。洵如莫董诸公所称叹,世人徒见岳麓云麾近拓歆侧瘦削,不知北海浑厚中锋为王羊的髓也。光绪丙申九日,翁同和记。钤印:叔平(朱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pz/105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