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源菌在种子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源菌通过风、雨以及昆虫和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皮孔等侵入到组织中引起发病。该病发生的适宜温度是24-28℃,适宜湿度是70%以上。在大棚中,病菌可借棚顶的大量水珠下落,飞溅传播蔓延;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二、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且还可在土壤中营5-6年的腐生生活。病菌从黄瓜根部和茎部的伤口或裂缝处侵入,然后扩散蔓延。在田中的蔓延一是通过带菌的土壤,再一个是通过流水。发生特点:1、连作发病重,连作的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
2、枯萎病发生的最佳温度是24℃~28℃,土壤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
3、土壤粘重板结,通透性差的田块发病重;
4、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的生长,而有利于病菌的活动,PH值为4.5~6.0的土壤,枯萎病发生严重。
枯萎病的防治:首先与其它蔬菜实行3-4年的轮作。其次育苗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种子带菌和基质带菌。第三,嫁接防病。第四移栽前,用50%多菌灵每亩4公斤,拌入细干土施入定植穴内,在田间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灌根,喷药和灌根使用的药剂同番茄枯萎病。三、黄瓜的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在苗期就可发生,但以生长中、后期为重。发病越早,损失越大。白粉病主要侵害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果实一般不受害。白粉病发病的温度是15-30℃,其中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20-25℃。在田间湿度较大,气温在16-24℃时,病害很容易发生和流行;在栽培方面,管理粗放,肥水不当,尤其是偏施氮肥,容易造成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株间湿度大,光照不足,植株长势弱,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四、白菜的软腐病:
白菜软腐病是一种细菌病害。病菌是在土壤、堆肥,田中的病残体以及留种株上越冬,通过雨水、流水及昆虫进行传播。从伤口和生理裂口处侵入到组织中。多雨的年份或者大水漫灌,不仅有利于水中的病菌进入伤口,另外积水浸泡茎基部,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多雨的年份和平畦栽培田发病严重,幼苗期发病轻,莲座期后发病重。软腐病的防治:白菜软腐病首先应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第二应采取垄作或高畦栽培。第三当田间发现病株后应立即拔除,拔除后的病株应带出菜园去,一定不要放在田间。病株拔除后,可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在病穴处进行消毒。五、辣椒的疫病:
田间识别: 苗期、成株期均可受害,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苗期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残留在枝上;茎和枝染病,病斑初为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塑料棚或北方露地,初夏发病多,首先为害茎基部,症状表现在茎的各部,分杈处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如被害茎木质化前染病,病部缢缩,地上部折倒,植株急速凋萎死亡。防治方法: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采用菜粮或菜豆轮作,注意不要在洋芋茬接种辣椒;
2、种子选用及消毒:鲜食辣椒可选用陇椒3号、陇椒5号等耐疫病品种;
3、提倡育苗移栽和高垄栽培,培育适龄壮苗,炼苗后带药定植。
六、辣椒的病毒病:
防治措施:1.发生严重的田块应实行辣椒与其它蔬菜2-3年的轮作;
2.播种前,用清水浸种3-4小时,然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40-5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再催芽播种;也可用0.1%的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
3.要培植壮苗,多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4.要卫生田间操作;
5.要做好蚜虫的防治,尤其是苗期防治蚜虫。在定植前后要各喷施一遍“NS-83”增抗剂倍液,可显著提高辣椒的抗病能力;
七、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又叫白腐病、俗称烂盘病。可造成向日葵根茎部腐烂,茎折、花盘及种仁腐烂等。这种在我县向日葵产区有不同程度发生,目前在我县发病率一般在40%左右,严重的发病在50%以上,对向日葵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是向日葵生产中一大隐患。向日葵菌核病在整个生育均可发病,可侵染植株的各个部位,造成茎杆、茎基、花盘及种仁腐烂。常见的类型有茎基腐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4种症状,其中以茎基腐型、花腐型受害最重。茎基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苗期染病时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状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可导致发病部位腐烂。成株期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根的其他部位和茎。病斑在茎上可以向上或左右扩展,长可达1米,病斑具有同心轮纹,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和鼠粪状菌核,重病株萎蔫枯死,组织腐朽易断,内部有黑色菌核。花腐型:又叫烂盘型。初在花盘背面产生褐色水渍状圆形病斑,扩展后可达整个花盘,组织变软腐烂,湿度大时长出白色菌丝,菌丝可穿过花盘危害籽实,最后形成网状黑色菌核,花盘内外均可见到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实不能成熟。八、向日葵黄萎病:
向日葵黄萎病在各个生产区域都有发生,发病植株发育不良,花盘缩小,籽实不饱满,空籽粒可达25%,严重的可以使植株提前枯死。主要在成株期发生,多开始从植株下层叶片显症。开花前后叶尖叶肉部分开始褪绿,后整个叶片的叶肉组织褪绿,叶缘和侧脉之间发黄,后变褐;逐渐向上位叶扩展,全部叶片都显著病变,干枯焦枯,稍矮化。横剖病茎,维管束褐变。发病重的植株下部叶片全部干枯死亡,中部叶呈斑驳状,严重的花前即枯死,湿度大时叶两面或茎部均可出现白色霉层。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冬。种子果皮带菌,胚和胚乳不带菌。病菌在土中可长期存活。播种后病菌从伤口或幼根直接侵入,发病的潜育期一般为7天。病菌生长温度10—33度,以23度最适。重茬年限越长的地块发病越重。低洼地、种植密度过大易发病。在田间发病率与连作年限和不合适的轮作有关,土壤湿度过大是黄萎病快速蔓延发展的最佳条件。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切忌与感病寄主植物为轮作对象,特别是不能与茄科等植物实行轮作。▲清除田间病残体。向日葵收获后,病残株应清除出田间烧毁。九、向日葵列当:
向日葵列当又称毒根草、兔子拐棍,是向日葵田的一种恶性杂草,因其危害重、难防治被我国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向日葵列当是一种根寄生杂草,近几年对向日葵产量影响较大。原因分析:1、一是种子传播。向日葵列当种子微小如尘,极易粘附在向日葵籽粒上,随种子传播为害。近年来,我县生产用种以外调为主,通过种子携带是向日葵列当传播为害的主要根源。
2、重茬种植严重,轮作倒茬不合理。向日葵列当繁殖种子能力特别强,每株繁殖种子达5万—10万粒,且种子生命力强,在土壤中可存活5—10年。因此,一旦田间有向日葵列当植株,就会产出足量的传播为害种源。
3、防治意识淡薄,田间管理粗放。受粗放耕作、广种薄收不良习惯影响,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将向日葵列当俗称为“和尚头”,认为田间有没有对向日葵生长及产量无多大影响,基本不采取防治措施,忽视了向日葵列当对向日葵生产的严重危害。
4、其他因素。列当种子也能借风力、水流、人畜农事活动、农机具等传播蔓延。
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
列当是国内检疫对象,危害性很大,要加强检疫力度,严禁从疫区把列当种子扩散到保护区,疫区必须进行严格检疫,混有列当的种子不能作为种用。
2.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8—9年,也可与大豆、甜菜等轮作。
3.选育品种
选育和栽培抗列当危害的品种。
4.农业防治
①深耕翻埋根据列当种子在土中5—10厘米处发芽最多的特点,深翻土地,将列当种子翻到土壤25厘米以下,可以大大减少来年列当危害。
②耕作防草利用作物中耕除草,及时将出苗的列当捡出田间深埋,也可大大降低田间列当的危害。
声明:信息来源于农技中心,小编在此致谢!监制│杨瑞山编辑│贺小云
校审│贺小云
您,渴望了解更多的农化知识?!
您,是种植业的行家里手?!
您可以拨打免费服务--3
您还可以:点击,或查看历史消息,了解更多信息
您还可以:在最下方:在线留言,我们将随时恭听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期待您的提问和精彩分享!小编有礼了,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