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维夫的三张面孔
以色列或许是一个永无安宁的国度,但奈何这里有圣城耶路撒冷,这里是上帝给犹太人的应许之地。曾为了存活而耗尽力气的民族,如今依然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
许多人对以色列的迷恋,源于那句“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以至于忽略了这里不同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丰富性。它同时有着“三教圣城”耶路撒冷和“同志天堂”特拉维夫,它包容着最西化的犹太精英和最传统的极端保守教徒。不同的人们,在这片狭小的土地上,维持着一种短暂、脆弱而迷人的和平。未达此地之前,我以为犹太人对迦南之地满怀深情,阿拉伯人对以色列恨之入骨。直到我踏上这片土地,同各种不同的人交谈后,有的想法被强化、有的想法被否定,而这正是以色列的魅力——它有如此多的故事,值得去挖掘和聆听。而这其中特拉维夫的三张面孔,或许可以成为当代以色列的缩影,因为他们坚信“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就在这里”。
建国同龄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
▲Raya
即使当我主动通过网络联系Raya,她都特别谨慎地表明她和她老公都是65岁,让我认真考虑是否要与他们见面。大概在她看来,旅行理应是年轻人的盛宴。但65岁对我来说,几乎是以色列最迷人的一代人,因为这个年龄,恰巧意味着她出生于这个国家建国后不久,经历了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战争和动荡。他们亲历历史,是这个国家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发达的见证者。
Raya倒并不像纪录片里那些亲历战争的老人们那般沉重而肃穆,相反,她像个稚气未脱的女孩一样,脸上总是挂着迷人的笑容,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上课、做志愿者、游泳、聚餐、读书、听音乐会。她有着与这个死气沉沉的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活力,就像特拉维夫这座城市一样,蓬勃而热烈。
直到我问起战争,她才稍稍收起脸上的微笑,回忆道:“我出生于以色列建国后不久,经历过建国以来几乎所有的战争。有时为了应对传闻中的化学袭击,每天我们都需要带着防毒面具出门,当防空警报拉响时,我们就戴上面具躲进防空洞,警报解除后再继续日常生活。”
我不禁好奇:以Raya一家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移民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安全、舒适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还要执着地留在这危机四伏的以色列呢?Raya看着特拉维夫那些包豪斯建筑,满怀深情地说:“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去欧洲旅行,去美国留学,去世界各地小住,但以色列才是我们犹太人期盼已久的家园。在这里,我们不会遭遇歧视、不用担心重蹈二战覆辙。无论漂泊去哪里,终有一个可以回来的家。这里让我们心安。”
这或许就是我找Raya的原因,我太想从一个真正的犹太人口中,证实他们对于“家园”的情怀。曾经的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领土,是宗教信仰、宗教仪式和强大的宗教故事、以及周遭外邦人砌筑的隔离高墙,使他们相偎成一个民族,代代相传。当第一批犹太复国主义者乘坐着奥克苏斯号出现在雅法港时,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古老的港口,更是他们古老的故乡。
但同一些年轻人的谈话中,我发现相比于对这片应许之地的感情,他们更向往欧洲的自由、更追求个人的快乐,他们甚至频繁地向我抱怨这个国家过于宗教化、教条化。归属感的缺失,让现代以色列流失了不少年轻人。我问Raya如何看待年轻人的这种“忘本”和“逃离”,她的回答令我恍然大悟:“现代的以色列年轻人不同于我们,他们或许并不理解上一辈那种颠沛流离后扎根于自己国家的幸福,也不曾在国外遭受过歧视。但我们很高兴他们没经历过二战,没经历过五次中东战争。他们出生于一个和平的年代,可以肆无忌惮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这是世界上每个年轻人本该享有的人生。老一辈人开拓疆土,为的不就是后代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吗?但每一代经历不同,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以色列是奇迹,是无法离开的、永恒的家园。”
女同性恋者:我们只是需要更多时间
▲Sam和Faf
我敲错了门,和以色列阿姨一顿比画,她才理解了我要找的是Sam,随即对着窗口大喝一声。Sam探出头,像是雀跃的少女一样,从阳台俯身向我招手,呼之欲出的青春气息让我精神一振。牛仔裤、T恤、运动鞋,如果不是那逐渐花白的短发,我很难相信她已经49岁。
Sam和她的女朋友Faf租住在特拉维夫城南的一个公寓里,两室两厅,两只狗、一只猫,还有一个自己的小花园。她们每天7点就要出门去工作,周末则在自己的花园里除草,或带着伴侣回家,同亲戚朋友共进晚餐。如同正常夫妻一样过着普通而温馨的生活。
Sam告诉我,她年轻时也曾隐瞒自己的性取向,直到去了英国,看到大街上手牵手的同性恋们。25岁的她向父母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毫无疑问地爆发了家庭大战。她和女朋友Faf租房住在一起后,知情的邻居和朋友对她们冷眼相待,非常赤裸地和她们保持着距离。毕竟20多年前,以色列内忧外患,再加上这本就是个宗教化的国度,同性恋在任何宗教里都是被诟病和惩戒的异类。
她向我诉说这些时,语气轻松,去英国时她就意识到,没有从天而降的自由。这个社会需要有人站出来,去引领改变。
她说,如今的社会越来越开放,甚至当她们搬来这里,战战兢兢地告诉邻居她们是同性恋时,邻居阿姨笑笑说:“我有两个儿子都是同性恋。”
如今,特拉维夫是著名的“同志天堂”,1/5的居民都认为自己喜欢同性。在宁静的海滩散步,时常可以看到同性依偎在一起,对此,并没有人投去异样的眼光。而距离Sam向她父母公开性取向的日子,只过去了短短20多年。
周末,我看着热爱园艺的Faf购置了很多园艺书籍,摆弄着花园里的各种植物,看着Sam如同一个男性一般帮她搬树、除草,忙活了一天。晚上,她们一起做饭吃饭,然后出去遛狗。两个49岁的女人,共同生活了20多年,生活中没有过多的腻歪,只是互相扶持和陪伴。而当站在我的镜头前时,她们脸上那洋溢的幸福,就如同恋爱的少女般令人动容。
如今,那些慕名而来的同性恋者对特拉维夫的向往和羡慕,或许正如同Sam当年对英国的感情一般。异性恋群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过上的生活,对于同性恋群体来说,却要历经千辛万苦。幸运的是,作为改变的第一代,Sam和Faf没有成为时代的“炮灰”,她们过上了想要的生活。
阿拉伯人:我只想要快乐地生活
▲Ayman
我在死海上漂着漂着,就遇到了阿拉伯人Ayman。
由于巴以冲突和诸多历史遗留问题,我对于和阿拉伯人讨论以色列总是心有余悸,生怕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触犯他们的民族感情。可是Ayman居然先问起了我对以色列的看法,但还没等我想清楚该如何妥当回答,他便开始向我介绍起了以色列:“你看,以色列死海的免费公共海滩设置齐全,有淡水冲淋、更衣室、卫生间、躺椅,和约旦那侧完全不同。这个国家虽然税收很高,但公共设施特别完备,我们在这个国家生活,幸福感特别高。”
看他对以色列如此赞赏有加,我也就毫无顾忌地问起了他作为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看法。不同于我所想象的仇恨、敌对,Ayman说,他觉得和平比什么都重要,冲突和战争只会毁灭人们的生活,而他想要的只是快乐的人生。他在挪威驻耶路撒冷大使馆工作,收入不错,每年有足够多的休假时间可以四处旅行。以色列是一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有干净的街道、完善的公交体系、配套的公共设施,还有死海、内盖夫沙漠、戈兰高地、地中海这些迥异的自然景观,国土虽小,五脏俱全。说起这些,他的眉宇之间竟有些骄傲。
我告诉Ayman,当我坐车从耶路撒冷去约旦河西岸,看到拉马拉和纳布勒斯那极具阿拉伯特色的市场时,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犹太人第一次远渡重洋、从雅法港登陆时所见到的巴勒斯坦的景象:混乱、无序、嘈杂,耳边总是回荡着不绝于耳的叫卖声、鸣笛声。而事实上,当我离开以色利,来到了以阿拉伯人为主的约旦、埃及时,看到的也是差不多的景象。但以色列,却是中东这片土地上,不折不扣的现代化西方国家。
Ayman说,也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开始淡忘被占领土地的仇恨,着手学习英语、希伯来语,向犹太人学习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正如他们当年向来到雷霍沃特的犹太人学习种植柑橘一样。“犹太人那么有创造力,真正实质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说完,他继续躺在死海上,享受他此刻所热爱的生活。
犹太人本着一种理想主义情怀,曾试图用科技感化这里的人民,虽然最终他们仍然诉诸了战争,但正如我在去往纳布勒斯的大巴上遇到的一个巴勒斯坦士兵告诉我的一样:“我过去是武装激进分子,仇恨夺走我们家园的犹太人。但现在我更希望我们可以和平相处。”犹太人用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正在逐渐感化这里的阿拉伯人,对于这样的感化甚至是“同化”,自然有不少阿拉伯人表示排斥,但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的阿拉伯人,逐渐发现了现代化生活的优势。
以色列有令人心醉的耶路撒冷三千年,也有谁都不知道该走向何方的未来。从耶路撒冷干净、雅致的犹太区,步行十分钟,就能穿越到嘈杂的阿拉伯市场。这片土地以惊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包容着不同宗教、不同民族、甚至不同性取向。世界不会忘记这些亲历历史的人们,就如同阿里·沙维特在《我的应许之地》所写的那样:“随着摄影机的摇摄和升降,它记录着我们在这片海岸汇集,在这片海岸坚守,在这片海岸生活。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就在这里。”
特拉维夫行走地图
雅法老城JaffaOldCity
坐落在特拉维夫海边,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圣经》里写到建设耶路撒冷犹太圣殿的木材便是从这里运往的。老城里现在大多是艺术品店、工作室,有一个小博物馆用来记录小城的历史。
时间:周日至周四9:00~18:00,周五9:00~14:00
费用:免费。博物馆门票30谢克尔
特拉维夫港口TelAvivPort
这里经过改造已经成为了大型娱乐购物场所,海边铺满了木栈道,周围还有著名Metzitzim海滩、查尔斯海滨公园以及专门为犹太宗教人士设置的Nordau海滩,主要注意的是,特拉维夫很多海滩都有性别专场。
时间:全天
费用:免费
包豪斯建筑群BauhausBuilding
包豪斯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发源于德国的建筑风潮,由于生存原因,继承这一设计理念的犹太人陆续移居到现在的以色列,并迅速建造了一大批包豪斯建筑,特拉维夫的余栋包豪斯建筑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建筑主要分布在Dizengoff街、Rothschild街等地。
时间:全天
费用:免费
特拉维夫艺术馆TelAvivMuseumofArt
这是以色列顶尖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最大的伊斯兰艺术收藏机构之一,创建于年,展品包括油画、雕塑、摄影等各领域的收藏,博物馆还经常举办舞蹈演出、电影放映以及讲座活动。
时间:周一、周三、周六10:00~18:00;周二、周四10:00~21:00;周五10:00~14:00
费用:50谢克尔
以色列哈勒兹博物馆EretzIsraelMuseum
特拉维夫最大的历史文物博物馆,建在公元前12世纪的古迹上,包括卡德曼钱币馆、陶器馆、玻璃馆、内丘斯坦馆、民族志和民俗馆等8个展馆。
时间:周日至周三10:00~16:00,周四10:00~20:00,周五、六10:00~14:00
费用:52谢克尔
犹太历史文化博物馆BeitHatfutsotTheMuseumofTheJewish
位于特拉维夫大学里,专注于展示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里面还有各种互动游戏。
时间:周日至周三10:00~19:00;周四10:00~22:30;周五9:00~14:00;周六10:00~15:00
NeveTsedek生活区
这是特拉维夫建立的第一个生活区,年,早期移居过来的犹太人从在雅法的阿拉伯人手里购买了这块土地,现在已经成为市内最昂贵、最时尚的街区之一,同时也是夜生活最丰富的地方,聚集了众多的创意餐厅、咖啡馆和设计师店。
时间:全天
费用:免费
-END-
年6月刊已上架
中国人的房车旅行,加速而来
欢迎点击购买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