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地区
作者:Léon
排版:AyishaMing
联系asis
1自《耶路撒冷是一座大型精神病院(2)》发表之后,我已经一年多没写在以色列的见闻了。
一来,我已经离开了那片土地长达两年,当年所观察到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时效性。我所生活的时段,也就是美国大使馆还没有转移到耶路撒冷之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尚不算剑拔弩张。得益于我的亚洲面孔,平日我可以在各种势力的地盘之间自由地穿梭;安息日的习惯是白天在耶路撒冷点一份hummus(鹰嘴豆泥),下午前往伯利恒吃一块吮指原味鸡。
●图片标注hummus鹰嘴豆泥,腌黄瓜和pita饼,自摄于abugosh,一个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和平相处的范例社区。
甚至可以在逾越节期间徒步穿越在西岸的军事交界领域,半途渴了的时候,向路边军营的金发士兵小姐姐取水喝,然后全身而退。
●以色列没有肯德基,但谢天谢地,巴勒斯坦有,圣诞夜自摄于伯利恒。但是在巴以关系失衡的今天,如果有哪位好奇的小年轻或者自诩“探险家”的驴友看了我的游记之后,心潮澎湃地尝试徒步穿越边境线,或者前往某些充满阴暗和诱惑的地区进行探索的话,我很确定,他们在旅途上遭遇的事情绝对不会如我笔下的那般愉快。更何况,即使他们有什么发现,也不会专程过来向我酬谢;而一旦他们遭遇到一些不幸或不测,本人得知以后,大概率也不会内疚超过3秒钟。
●从耶路撒冷徒步前往拉马拉(Ramallah,巴勒斯坦临时首都)时拍摄的隔离墙。
高楼密布的一边属于巴勒斯坦,荒芜的一边属于以色列,情况类似美国与墨西哥的边境——看来贫困地区的人都希望住得离发达地区近一些,自摄于耶路撒冷郊区
二来是,为自媒体写文章纯粹是兴趣使然,没有签约,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和收穫。但是读者的回馈却令我意识到,巴以相关的写作题材可不像美食和旅游,它在中文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