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政厅楼顶俯瞰特拉维夫城市西边。
拥有多座国际化风格建筑的特拉维夫城,一如20世纪初欧洲的缩影,展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主要趋势。然而这座“白色之城”的建筑之所以如此独特,无疑与以色列的历史、文化以及气候有关,实为光与影的梦幻之作。
年建城之时,特拉维夫还只是一个地中海边上遍布白色沙丘的沙漠,一个雅法古城——世界上最古老的港口之一——的郊区,一个等待被开发的地方。
最开始仅有人被分配生活在此处的小平房里。后由于年的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表示赞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国家,在年到年间,特拉维夫的人口由人骤升至34,人。于是,这座城市的首个建筑风格产生:也被称作折衷主义派风格,夹杂了拜占庭式圆顶,罗马柱子,还有摩尔人的拱门,甚至连中国宝塔也融入其中。
Reisfeld之家,位于Hayarkon路96号,由建筑家PinchasBiezunsky设计,建于年。
后来在年由BarOrian和AmnonBarOr建筑设计工作室负责对其进行修复及扩张的工程。
为了控制城市的飞速发展,第一任市长Me?rDizengoff请来了苏格兰城市规划师PatrickGeddes。后者于年公布了一项灵感源自花园城市的规划,此项规划着重城市的长远发展,旨在使其能适应文化、政治、气候的变化。Geddes划出多条交通要道,以及一系列如基布兹城般的住宅区。他规定城市的建筑最高不能超过五层,且城市建筑物的占地总面积不能超过土地的50%。此外,建筑工程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展开,建筑物面向街道,四周须被葱郁的绿地围绕。
JeremieHoffmann为市政府文物保护部部长。
先锋城市
“他并不是从城市的形态方面考虑的,而是根据逻辑需要思考的。他认为这个城市能够实现他的想法。”特拉维夫市政府文物保护部部长JeremieHoffmann解释说,“他的理论方法并不是纯粹从美学出发的,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着重从自然、光线与通风方面改善生活质量。”
Ben-Gourion大道上的传统小店。
然而在年,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巴勒斯坦的发展,建筑工程足足停了四年,直到年才重新开始进行。后来,当成千上万主要来自上层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犹太人离开反犹太主义盛行的欧洲,来到特拉维夫定居时,一个新的“建筑热潮”又开始了。相比起耶路撒冷,他们更喜欢特拉维夫,因为他们觉得特拉维夫更现代化,更有活力。
ShlomoYafe之家,位于Bialik路21号,由建筑家SalomonGepstein设计,建于年。其后被慈善家RonaldLauder(EstéeLauder的儿子)买下,并于年由BoubiLuxembourg和NahoumCohen工作室对其进行修复,最近亦由TalEyal工作室对该建筑物再次展开修葺。
自年以来,这座楼房的一层就成为一个小小的包豪斯博物馆。
包豪斯中心的共同创始人和负责人MichaGross说:“这里充溢着一种年轻的、自由的精神,似乎随时随地都会有新的事物诞生。”十多位曾在欧洲各处的高校(尤其是包豪斯大学)学习过,或在LeCorbusier、ErichMendelsohn等著名建筑家门下工作过的年轻建筑设计师回到这里发展。那时住房建设的需求很高,土地还是有待开发的状态,各项建筑计划早已酝酿好了。于是从年开始,特拉维夫变成了一个壮观的施工场地。
该座位于Montefiore路1号的建筑物建于年代,为建筑家YitzhakSchwarz的作品,于年由AmnonBarOr建筑设计工作室对其进行翻新及扩建。
实现欧洲现代化建设
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建筑师在建筑方面有着同样的侧重点:简洁的线条和功能性。这十多位建筑师一起建立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Houg”(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圈子”),其中包括了AriehSharon、JosephNeufeld、CarlRubin、DovKarmi、SamBarka?、Ze’evRechter......他们共同计划着要建设一个独特而协调的综合城市,尤其是希望绘画出一份真正的社会蓝图。
Shami之家,亦被称作“温度计之家”,位于Frug路5号,建于年,由建筑家YehudaLiulka设计。
“他们讨论着一项适合当地情况的现代化建设工程,并希望创造出一种属于这个城市的建筑语言。”JeremieHoffmann特别指出道。于是,这种极具国际化的建筑风格便诞生了,一直盛行到年代野兽派与战后现代主义出现。
根据记录,该风格的建筑物在特拉维夫达四千多座,其中一半的建筑于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座建筑被公认为名副其实的大师杰作,不允许任何人对其作出任何的改动。这些建筑大部分集中在三个街区,分别为Dizengoff、Rotschild和Bialik,特拉维夫亦因这些街区的建筑而被称作“白色之城”。
ShimonLevi之家,又有“船楼”之称,位于Levanda路56号,建于年,为AriehCohen的作品。
尽管这个城市也常被称为“世上第一包豪斯之城”,但建筑师NitzaMetzger-Szmuk却表示:“事实上,特拉维夫不仅仅受到了包豪斯学院的影响,这应归功于整个欧洲现代主义化的发展。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时欧洲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Metzger-Szmuk是市政府文物保护部创始人及前部长,也是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列入记录申请的负责人。他的继任者JeremieHoffmann则更注重务实,他表示:“虽然这些建筑之中没有任何两座是雷同的,但是包豪斯这个称号变得如此著名,自然而然就成为这个城市的代名词。”
在特拉维夫,“Shami之家”这座具有LeCorbusier风格、被称作昂贵“生活机器”的公寓楼完美地体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绿色植被的增添、空气流通的改善,使得居住环境能保持清新,亦保护了居民免受强光的照射。它表面最神奇的地方,实属其楼梯处的一排垂直贯穿整座公寓楼的窗户设计。该设计加强了楼层的空气流通,且为楼梯提供了光源,使其具有与其他建筑物不同的美感,公寓楼亦因此被冠上了“温度计”的称号。
RothschilddeCésarée基金会大楼,位于Rothschild大道号,建于年,为建筑家YehudaMagidovitch所设计,后于年被修复。
建筑物入口处及公共区域里的木制邮箱、瓷砖地板及斜面玻璃、楼梯栏杆、喷泉与小水池,甚至连中央供热系统等,大部分还是原来的布置,都是由犹太家庭从德国带来的。那时候纳粹禁止他们带着钱财离开,但是允许他们将三分之二的金钱换成物质财产带走。建筑师因此将这些元素使用到他们的每一项工程中。
ShimonBenin之家,位于Allenby路56号,由建筑家LotteCohn及YossefMerer设计,建于年,并于年被翻新。
比较有组织性的保护行动
特拉维夫国际化的建筑风格深深地受到了LeCorbusier的影响。我们从这些以同一方式为房间照明的长条状窗户便可以看出。此外,底层的柱子之间总是留出一片空间用作公园或停车场。该设计令建筑物的底层产生一种视觉上的通透性,既具有使公寓楼与街道分离的效果,又能改善底层的空气流通。屋顶露台设计则旨在创造出一片用以社交和庆祝的空间,通常设有凉棚、格子梁和洗衣房。
Feldmann之家,位于Bialik路18号,出自建筑家Friedman兄弟之手,建于年。
“年到年间,Geddes在为特拉维夫作出城市规划的时候,那正是法国钢筋混凝土时期的开始,”JeremieHoffmann回想到,“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一下子让人对建筑的新形态充满了遐想。”其结果很明显:这里是带棱角的笔直建筑,那里是弯曲的楼房,还有的犹如一艘轮船;阳台不再是方形或长方形,而是有着圆圆的弧线(ErichMendelsohn的作品特点),有时仿佛让人觉得楼房是一个各格抽屉都被打开了的巨型梳妆台。
不过,尽管保护行动从年便开始实施,但这些有着近百年楼龄的建筑物都逐渐老化,需要接受修葺。如没有得到国家政府或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补贴,人们则采取另一种新的保护方法:地产开发商被允许在建筑物楼顶增加一到两个楼层,但他们必须在不得擅自改造大楼的前提下,资助整座大楼的翻新工程。
Esther电影院,位于Zamenhof路1号Dizengoff广场,现已成为电影院酒店。该建筑由YehudaMagidovitch设计,其后被BarOrian建筑设计工作室改建。
自从特拉维夫市于年实施保护行动计划以来,座建筑物以此种扩建方案得到修复,约座楼房仍在施工中。然而其他的建筑物则不可避免地继续遭受老化。一场为了维护白色之城而与时间赛跑的竞争正在上演。
??
撰文→CélineBaussay/翻译→CharlyneK
摄影→Jean-ClaudeFigenwald
IDEAT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