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中国哲学典籍卷第三

智慧之源常读常新生生不息

社会的发展需要哲学智慧的指引。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哲学典籍占据着重要地位,指引着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浪潮中前行。这些凝练着古圣先贤智慧的哲学典籍,在新时代仍然熠熠生辉。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中国哲学典籍卷》所选典籍上自先秦下迄民国,涉及经、史、子、集四部,按照内容和年代分为经学类、佛道教哲学类、宋元明清哲学类和近现代哲学类四类,其中以经学类占多数,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门径、研究中国哲学的案头书。

此次整理,皆选取各书存世的善本为底本,以最新的标点规范进行标点,规定了校勘记撰写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校勘记的规范性。各书均有整理者撰写的点校说明。部分典籍,整理者还做了译注。为保证编校质量,我们严守古籍整理出版规范,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多次审稿,反复修订完善。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中国哲学典籍卷》的整理出版,是对中国哲学文献的汇集保存,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文本。

目前,“中国哲学典籍卷”第三批12种已出版上市,从题材分四类,分别是经部易类、经部春秋类、宋元明清哲学类和近现代哲学类。该丛书现已上市33种。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出整理成果。

单本书详情

经部易类

《周易学》

曹元弼著

周小龙点校

出版时间:年10月

内容简介

曹元弼所撰《周易学》是易学研究史上的重要作品。它按照张之洞《劝学篇》列举的七目: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和流别,对《周易》的基本体例、思想内容、学术疑难、解释流派进行疏通。《明例》讨论了《周易》体例以及各易家家法。《要旨》分为上下两篇,摘取最重要的经句进行阐发。《图表》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了《明例》所涉及的体例,《会通》则将《周易》与其他经书相互参照、融会贯通。《解纷》对易学史上的学术分歧进行了折中、调解和推陈出新。在《阙疑》中,《河图》、《洛书》、先天、后天等难题被忠实记录,多闻阙疑,以俟后贤。历史上的易学流派和历史脉络则在《流别》中得到处理。《周易学》广泛吸纳诸家论说,汉宋兼采,在文字梳理、音韵训诂、思想诠释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推进。叔彦先生在书中将易学诠释与时代的忧患意识相结合,将易学大道落实到人伦日用之中。《周易学》本是叔彦先生《十四经学》计划之一,己酉年(年)与《礼经学》、《孝经学》合刊。这个整理本中,除了《周易学》外,还保留了《原道》、《述学》和《守约》三篇提纲挈领的文字以及《十四经学略例》《三学合刊序》,以飨读者。

《周易内传校注(全二册)》

(清)王夫之著

谷继明,孟泽宇校注

出版时间:年11月

内容简介

周易内传六卷(每卷分上下,实十二卷),明遗民王夫之撰。王夫之,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他曾居湘西石船山,故以船山先生名世。船山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一九年至一六九二年)。自晚清以来,船山以“明末三大家”之一而为士人所推崇,其思想对近代影响巨大。崇祯十六年(公元一六四三年),张献忠攻陷衡州,逼迫船山的父亲王朝聘入辅。船山为救父而自残肢体面皮,示以不屈,后经友人营救得脱。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紧接着,清军入关。三年时间内,南明先后有福王、潞王、唐王等几个政权旋立即灭。桂王政权在肇庆建立后,船山曾往效力,后来因为奸臣当道,船山回到家乡隐居,躲避清军追索。政治生涯的终结,正是学术生命的新开始。在四十岁前后的二十年内,船山作了周易外传、老子衍、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春秋家说、春秋世论、诗广传、礼记章句等。晚年,又有四书训义、张子正蒙注(庚午重订)、周易内传、读通鉴论、宋论等。周易内传依经立注,具有以下特点:1.乾坤并建与错综合一;2.彖爻一致与四圣一揆;3.即占即学,得失吉凶一道。周易内传的主要版本,有钞本以及几个船山全书的本子。注本方面,郭嵩焘曾经有一个注本,十分简明,类似于感想。萧汉明的船山易学研究附有周易内传发例的注解,比较平实可靠。

经部春秋类

《春秋集注》

(宋)张洽著

蒋军志点校

出版时间:年8月

内容简介

张洽(—),字符德,号主一,南宋临江清江人,著名理学家。张洽自幼聪颖,从朱熹学,为朱熹嫡传弟子之一。身为朱子门人,张洽颇得朱熹嘉许。张洽所著《春秋集注》共十一卷,纲领一卷。从《春秋集注》的成书过程看,张洽对历代关于《春秋经》的注解了然于胸,并反复玩味,取其足以发明圣人之意者,辑录而成《春秋集注》一书。与宋代《春秋》学者如孙复、刘敞、胡安国等人一样,张洽好以义理注解《春秋》,发扬《春秋》微言大义,阐发了正人伦之分、倡尊王攘夷之义和明天理人欲之辨等义理思想。

《春秋属辞》

(元)赵汸著

张立恩整理

出版时间: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与《春秋集传》构成赵汸《春秋》学之核心,其中《集传》是推原事情世变以达圣人经世之用。在本书中,赵汸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的区分为基点,重建《春秋》义例之学,提出《春秋》笔削八义:存策书之大体、假笔削以行权(不书、变文、特笔)、因日月以明类、辞从主人。其中变文又分为变文以示义、辩名实之际、谨中外之辩。此书对后世《春秋》学之演进影响卓著,尤其对清代公羊学之复兴与有力焉。清代公羊家孔广森盛赞其学,以其为自唐迄清惟一知《春秋》者。本书以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春秋属辞》为底本整理。

《春秋释例(全二册)》

(晋)杜预著

徐渊整理

出版时间:年11月

内容简介

《春秋释例》十五卷,西晋杜预撰。《春秋释例》与《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皆为杜预撰着,二书一经一纬,互为表里。杜预认为《春秋经》的条例应当以《左传》为准绳,《左传》的义例当以“凡例”为旨归。《左传》称“凡”的一共五十例,其中不同的有四十九例,这些都是周公留下的文法,是鲁国故史遗存的旧章。孔子根据这些凡例而删削《春秋》,从而使得《春秋》成为上下条贯、微言大义的通代之典。《左传》中称述的“书”“不书”“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都是用来引出与鲁史书法不同的新文例,发覆《春秋》大义的语辞,所以称之为变例。另有鲁史没有加以记录,但合于孔子之意的事例,《左传》也记录下来,以此发明孔子的旨义。《春秋释例》先罗列《春秋》中的经、传数条,以此来包举其他同例的经、传,然后以传文所述的“凡例”系于其后,再申述杜预本人的意见。在对《春秋》“凡例”说明之后,杜预将《春秋》地名、谱第、历数,按部接续在《释例》之后,以此构成《春秋释例》全篇。

《春秋阙疑(全二册)》

(元)郑玉著

张立恩点校

出版时间:年11月

内容简介

中唐以降,新经学思潮兴起,经学家普遍倡导舍传求经、以意解经。虽然程朱学派的兴起对这一新经学思潮做出了回应,尤其是朱子对经典的注解几乎成为宋元经学解释的典范,但由于程朱于《春秋》无成书,因而对于之后的《春秋》学家来说,接续程朱以重建《春秋》诠释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其为学之首务,郑玉《春秋》学正是就此而发。《春秋阙疑》体例乃“因朱子《通鉴纲目》之例,以经为纲,大字揭之于上,复以传为目,而小字疏之于下。叙事则专于《左氏》,而附以《公》《谷》,合于经者则取之。立论则先于《公》《谷》,而参以历代诸儒之说,合于理者则取之”。郑玉《春秋》学颇为后儒称赏,《四库总目》称其解经“平心静气,得圣人之意者为多”,周中孚《郑堂读书记》亦称其能“平心察理,不拘拘于门户之私,故能发明圣人之旨居多”。尤其是贯穿其经解始终的基于以理性分析和考证事实的阙疑精神更为难能可贵,徐大年《与郑子美先生论春秋阙疑书》称“世儒说《春秋》,其病皆在乎不能阙疑而欲凿空杜撰,是以说愈巧而圣人之心愈不可见也”,并认为郑玉《春秋》学“只‘阙疑’二字,所见已自过人”。

《春秋集传》

(宋)张洽著

陈岘点校

出版时间:年11月

内容简介

《春秋集传》一书以《春秋经》为纲,在每一条经文后,张洽根据经义阐发的需要,酌情将其认为有价值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中的解释,及何休、服虔、杜预、范宁、孔颖达、啖助、赵匡、陆淳、孙复、胡瑗、刘敞、孙觉、程颐、苏辙、刘绚、胡安国、许翰、吕本中、薛季宣、吕祖谦、师协、任公辅等人的议论,间取之而一一罗列,保存了大量两汉、隋唐、两宋学者讨论《春秋》之精义,堪称宋代《春秋》学中的代表性著作之一。也正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张洽又编订成了对后世影响更大的《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原有二十六卷,并《春秋纲领》一卷,但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有所散佚,仅存的元延佑刻本只剩十九卷,严修能、卢文弨均曾经眼,后被阮元访得,编入《宛委别藏》中,进呈嘉庆皇帝。此次整理,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宛委别藏元延佑刻本为底本,并以其中所引著述的通行本原书进行校勘。

宋元明清哲学类

《高子遗书(全二册)》

(明)高攀龙著

李卓点校

出版时间:年12月

内容简介

高攀龙(—),初字云从,后改字存之,别号景逸,明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谥忠宪,学者称景逸先生。他是晚明较有影响的一位理学家,也是当时著名的政治人物,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他关心学风世弊,不论出仕退隐,始终心忧天下,最后以身殉道。整理者李卓,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中国伦理思想史。此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刻本为底本,参以数种校本,参考了儒藏本的点校成果。书后附《高忠宪公年谱》两种,以资读者参考。

《吴澄集(全四册)》

(元)吴澄著

方旭东光洁点校

出版时间:年12月

内容简介

吴澄广泛吸收了宋儒的思想遗产而加以个人的综合与发展,吴澄的思想不仅是对宋代理学的总结,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继承了宋儒对太极、心性的精微辨析,同时,也对南宋末年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的流弊有清醒的认识。吴澄的哲学思想,从其基本性质来说,无疑是朱子学的,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妨说是“后朱子学”或“新朱子学”的。此“后”或“新”表现在:在理气论上,吴澄对朱熹的观点有所推进,并对以后的朱子学者(如曹端、薛瑄、罗钦顺等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吴澄还大大发挥了程朱的心性理论,力图扭转时人已经形成的对心学的偏见。吴澄对学问的广泛兴趣与积极探究,充分反映出朱熹所倡导的道问学精神。

《闲道录》

(明)沈寿民撰

雍繁星整理

出版时间:年3月

内容简介

沈寿民学宗程朱,斥佛老不遗余力。《闲道录》即“取先儒格言分条节录,凡不惑于二氏者咸载之以为世训,不能无惑者亦录以示戒”(《四库提要》)。此书宗旨集中,取材颇冗杂,举凡语录、论、书、序、辨、议、诏令、奏疏、传记等等,与斥佛有关者,皆摘而汇集成编。亦有作者与他人之评论。是故虽未必有特别重大的价值,整理以为学术研究之参考,仍是很必要的。沈寿民,晚明时复社领袖之一。崇祯九年,以应天巡抚张国维保举入都,因“劾杨嗣昌夺情、熊文灿抚贼”名动天下。明亡后隐居不入城市,与徐枋、巢鸣盛并称“海内三遗民”。有《姑山遗集》30卷、《闲道录》16卷。

《四存编》

(清)颜元著

王广点校

出版时间:年3月

内容简介

《四存编》由《存治编》《存性编》《存学编》《存人编》合成。《存治编》主张托古改制,倡导效法三代,恢复井田、封建、学校等王治,表现了对当朝制度不满的社会思想。《存学编》以辨明学术为主,认为圣贤立教与异端有别,圣贤之学在于事事表现为实用,而异端则是空谈心性,以此批评性理儒学的空疏,崇尚实学。《存性编》批判了宋儒以善为天命之性的观点。强调理、气、性、形不二,反对将性二分,主张没有气质之外的人性,只有气质之性。认为人的恶行不是气质所成的形体所致,是后天“引蔽习染”的结果。《存人编》反映了作者对佛教、道教的非议。总之,《四存编》批判了程朱、陆王理学,涤荡了汉代以来词章训注的烦琐风气,创立了“实学、实习、实用”的经世致用之学,开启了近代学术的先河。

近现代哲学类

《王制通论;王制义按(全二册)》

程大璋著

吕明烜点校

出版时间:年1月

内容简介

《王制通论》和《王制义按》是晚清民初学者、政治活动家程大璋的作品。程大璋贯彻并发展了其师康有为的《王制》学研究,将其编着为两部书稿。在《王制通论》中,程大璋用十八段短文为《王制》的思想内容划分出层次,提炼出思想纲领。在《王制义按》中,他紧扣文本,逐字逐句梳理了经文义理。这两本着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康有为及其门人重整经学的尝试,亦反映出晚清学人积极调动经学资源以应对新世的努力。

《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中国哲学典籍卷》

第一、二批共21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pz/10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