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源故都致敬自然丨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北京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首都北京集中了全国重要的科技资源,汇集了众多著名高校、一流的科研院所,以及许多国内外大企业的总部及研发中心,科技创新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中华传统文化匠心传承,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之路。五月初,来自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初一的同学们踏上北京探究学习之路,感受别样的古都精彩魅力。

第一站

香山公园

香炉登顶遥望京城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郊,地势险峻,苍翠连绵,占地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年的历史。

香山公园里的文物古迹众多,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同学们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攀爬参观,虽然海拔并不是很高,但初夏的天气也让奋力攀登的同学们满头大汗。尽管过程辛苦疲惫,但在互相帮助和鼓励下,所有同学最终攀到香山香炉峰。

另外,香山公园树木繁多,讲解老师告诉同学们,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仅古树名木就有多株,占北京城区的四分之一,是北京负氧离子最高的地区之一,绝对称得上是避暑胜地,天然氧吧。

花语芬芳植物探奇

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

第二站

在香山的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来到了山脚下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有着90年的建所历史,是我国植物基础科学的综合研究机构,紧紧围绕植物学科发展以及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需求,重点布局植物系统进化、生态环境、分子生理与发育、光合作用、资源植物可持续利用5个重点学科领域,力争在植物多样性格局与形成机制的若干重大基础和前沿问题、作物种子优质高产的分子机理、草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理论体系与技术集成3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引领和推动我国现代植物科学的持续发展。

北京植物园以收集保存我国北方温带及其生态环境相似地区、横断山与东喜马拉雅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为主,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月季园、牡丹园、本草园、紫薇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栽培植物近种,其中乔灌木约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余种,花卉近种,果树、芳香、油料、中草药、水生等植物余种。

讲解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园区,考察珍惜植物,对感兴趣的种类进行观察记录;观察不同种类花卉的共同结构,推测它们的传粉方式并向老师询问确认。

阅览历史明清宫殿

故宫博物院

第三站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同学们在讲解老师的介绍中游览故宫博物院,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怀;透过东西六宫精巧的陈设和内廷园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宫廷生活的温婉气息;从养心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

中轴高处京城风采

景山公园

第四站

景山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明、清两代的御苑。公园中心的景山为堆土而成,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可鸟瞰紫禁城。

据记载,明朝皇帝崇祯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景山一株老槐树上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同学们聆听着朝代更替的故事,感叹历史的变迁。

另外,在景山公园,我们聘请了专业的摄影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关于摄影知识的讲解和指导。同学们在摄影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拍摄,最终评选出十个优秀作品。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古城今昔城市风貌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

第五站

北京规划展览馆位于前门老北京火车站东侧,展陈内容包括:北京古城变迁展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展区,北京历次总体规划介绍,商务中心区、奥运中心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展区。

同学们随着展览馆讲解老师的详细介绍进行参观。为了充分表现北京多年的建城史和年的建都史,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使用了最新的表现手段。

让同学们十分惊叹的莫过于悬挂于墙上的《北京旧城》浮雕和北京18个区县展览区。《北京旧城》浮雕上的房屋、树木以及大量胡同与河湖水面,记录了年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特征,与如今我们看到的北京有很大的差别。

在展览馆的北京古城变迁展区,同学们通过大量的照片、历史地图,汉代的井圈、明清的城砖、望柱头等实物及标准四合院、各式门楼等模型,更直观地看到了自石器时代到近代,北京城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

皇家宫苑中西合璧

圆明园遗址公园

第六站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同学们了解到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至此,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时欲修复圆明园,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官僚、军阀巧取豪夺的毁灭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为了培养同学们识别地图的能力,锻炼开放性思维,在圆明园里开展了一场主题为“圆明园的探访我做主”的定向越野活动。规定好起点和终点,同学们通过识别地图,设计一个圆明园最合理的的参观路线进行定向越野,最终以计步器的步数作为最终结果来判定。

人类演化时光印记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公园

第七站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的房山区境内,背靠峰峦起伏的太行山脉,面临着广阔的华北平原,山前一条小河潺潺流过,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宜人,是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至10万年前的第4地点早期智人、约4.2-3.85万年前的田园洞人、3万年前左右的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

周口店遗址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出土人类化石余件,石器10多万件以及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基地。

同学们实地考察周口店遗址区,在讲解老师的讲述中了解古人类化石及遗迹、了解远古人类的形象及所处的环境,以及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生产,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还亲手体验钻木取火,感受时光有印、进化有痕的奥秘。

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公园里,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北京人”的前世今生,更深入地感受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以及了解文物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洞中天地石花绚烂

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

第八站

石花洞又名潜真洞、十佛洞(石佛洞),形成于七千万年前的造山运动。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北京房山区西山深处,是中国第一座以岩溶洞穴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

石花洞洞体为层楼式结构,目前已发现此洞上下7层,一至六层为溶洞景观,第七层为地下暗河,洞内层层相连,洞洞相通。拥有北国极为罕见的地下溶洞奇观,众多的五彩石旗和美丽的石盾为中国洞穴沉积物的典型,大量月奶石莲花在我国洞穴中首次发现。

讲解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各种石材,并让每位同学上台近距离进行观察、取材,同学们积极上台并踊跃提问,并制作了岩石标本盒。

石花洞中常年恒温13摄氏度,四季如春。同学们在洞内参观,观察到洞中的自然景观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还有停滞水沉积而成的高大洁白的石笋、石竹、石钟乳、石幔、石瀑布、石坝、石梯田,还有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的众多石花,石枝、卷曲石、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各种自然形成的地质形象造型多变,如海龟护宝、三灯石笋,并有晶莹的鹅管、珍珠宝塔、采光壁,让人眼花缭乱。

原子科学科技引领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

第九站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坐落于北京西南郊的原子科学城。这里是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核工业的摇篮,先后有7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60余位两院院士在这里工作过。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设有中国核工业、探索核奥秘、核原料循环、开发核能源、核在我身边、核在国防中、核与辐射安全七个展厅,通过大量历史文物、实物模型及多媒体互动展项,普及核科技知识、展示核工业成就、传承核工业文化。

同学们在专业讲解的带领下全景参观,学习了解“探索核奥秘、核原料循环、开发核能源、核在我身边”,了解并探究核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场馆内的体验互动设备,近距离感受核科技,改变“谈核色变”的认知,建立正确的“核辐射观”。最后对核安全与未来发展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了此次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参观学习后对核工业的新认识。

遗传发育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

第十站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简称遗传发育所,最早成立于年,面向我国农业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生命科学前沿,重点开展基因组结构与调控规律、细胞发育分化分子机理、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解析、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揭示水稻、小麦等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阐明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和建立新的品种设计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遗传与发育生物学领域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做贡献。

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干细胞谱系追踪和神经再生实验室;在小麦故事展厅及苗圃了解了小麦远缘杂交及小麦的进化过程;在显微镜室,科研人员向同学们展示了细胞学的实验操作。

在实验动物科普展示平台,同学们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观看动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过程。通过参观斑马鱼、非洲爪蛙、小鼠等实验用动物并听专家讲解后更加了解了它们的饲养生存环境及生命的胚胎发育过程。同时利用显微镜同步监控系统,可以观察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在最后的专家科普讲座中,同学们学习了解遗传学的起源与发展,结合在遗传发育所中看到一线科研人员的工作环境,切身感受到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敬畏精神以及对待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

归源故都致敬自然——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北京5日研学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在这场科技与文化科普盛宴的洗礼后,同学们在魅力之都体验我国科技发展,收获知识、感受历史,了解科学的奥秘,以及科研工作者们严谨专注的科研精神。

带着期待而来,满载着收获而归,每一次研学旅行,都见证着同学们的成长。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我方摄影师拍摄,版权归摄影师所有

了解更多研学信息

请联系

秦老师

长按并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pz/7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