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丨初探湿地赵店村罕见成片白皮松

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住在森林里的幸福村

——南漳李庙镇赵店村

文丨江南久久

图丨简白

题记

不仅要观日出和黎明,

如果可能,

还要瞻仰大自然本身!

——梭罗《瓦尔登湖》

近两年来,总有止不住的脚步,还有停不了的想念,让人心痒痒。

会在有空时,开车进山,将身心直接浸泡在那片山情野趣之中,有目的无目的地闲逛上一二天,回到城里的日子,就会觉得格外通透清亮。也会在无闲时,抽点时间,闭上眼睛,让那片山里的天空、云朵、溪水、河流、田野、村庄、还有袅袅炊烟,过电影一般,在脑海里重现,是为最好的养神。这片山水之地,就是襄阳城外,八百里金南漳。

多次进山。南漳的山,是绵绵相连的秀美,南漳的水,是绵绵不尽的清澈。南漳山水之间,那绵绵润润的空气,是生怕扰乱了什么似的,安安静静的那一种。南漳,赵店村的印象又为最。

最什么?最美?最富?最热情?不,是最幸福。赵店,是一个住在森林里的幸福村。不得不说,仿佛天意。什么是天意?大概是多年前就认识了,从南漳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小五哥,他就出生在这个美丽村庄里的龙家沟。初识赵店村,当然要与小五哥一起同行。他说,赵店,不仅有森林掩映、溪水环绕的村庄,有香火不断、灵验神奇的小庙,有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的乡亲,还有村前大山顶上,那一大片生长在岩石上的白皮松树林,更是全国罕见的自然景观。

我们向山里去寻的赵店村,距离南漳县城45公里路程。

因路窄弯道多,全程需要一个多小时。

其实,这一个多小时的行程里,透过车窗,我们赏青山绿水,闻鸟语花香,一点也不无聊。

一路上,只见轻盈翻飞在田间树梢头的白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它们时而从绿色中飞涌而出,时而步履从容于田埂溪边,优雅的身影,让青山忽然间有了动感,让田野刹那间溢满了诗意……同行的@顽主说:"白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很高,必须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成片树林浓萌中生活,而且空气环境不容任何污染,否则便会弃林而去。白鹭是大自然的生态环境鉴定师,是名符其实的环保鸟。"

车窗外,一直有白鹭鸟飞掠于林间,山谷。从石门水库,到东沟村,经过齐家岗,再到阎坪镇,直到傍晚时分,到达小五哥的老家,赵店村,鹭鸟的白色身影已静静归于山林。

赵店村,位于南漳县李庙镇西北方向。全村辖两个村民小组,户,共人。沿河而居的村民,大都建有两层以上整洁的楼房。

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上,每天有三个班次的客运汽车通过这里,返往县城与村庄,交通较为便捷。村中所属山场面积两万多亩,将不大的村庄笼罩在一片绿色中的森林面积有近七千平方米。住在森林里的村民们,拥有一座令人羡慕的天然大氧吧,一个让人心生幸福感的原生态家园。

我们去旅行,秀色固然是"诗和远方"的灵感与方向,而美食的乐趣,更是在视角与味觉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丰富了"身体与心灵同在路上"的真正含义。山上野生的菌菇、花椒,河塘里自然生长的莲藕、鱼虾,屋后菜园里的瓜果、蔬菜,自家散养的牛羊、禽蛋……经过干净利落的房东大嫂亲自动手,巧烩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农家乐大餐。进入赵店村,首先迎接我们的这一顿美味,食后三日,依旧绕舌不散,果真回味无穷。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晚饭后,我们与三五村民继续围桌而坐,隔着夜色,听老人们讲述赵店村的诸多动人故事,各种神奇传说。

赵店村的美丽传说1鸳鸯寨

鸳鸯寨位于李庙镇赵店村正南方4公里处。去往鸳鸯寨需经过陈家沟一道城门,二道城门,然后沿碾子倾斜上山梁小路至大岭,再向西行进,约5公里就到达了鸳鸯寨的寨门。

此寨依山岭而建,寨子南北两面都是天然绝壁。两边的绝壁外树林茂密,生长有多种珍稀植物,整个寨长约1公里,根据地势有宽有窄,恰到妙处,让人惊叹。

山寨中部有两处地势平坦宽敞,约有多平方米,土地肥沃,可供耕种。

寨东门、寨西门都是依山势而建,寨门外都是陡峭绝壁,一条宽约0.8米的小道顺山梁蜿蜒而过。若欲进入山寨必须经过这条羊肠小道,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相传嘉庆年间,襄阳府一员外家的千金小姐,相中了家里一名长工小伙子,瞒着父母与小伙私定了终身。被她的父母亲发现后,当然是棒打鸳鸯,关押了小姐,赶走了小伙。

后来,小伙救出小姐,二人决定私奔。他们一路西行,经过赵店街、陈家沟,一路上,乡亲们给予了他们不少的帮助。

最后,当他们来到大岭一带,被眼前奇特秀美的环境所吸引,他们决定就在此安顿下来。

几个月后,经过他们的辛勤劳作,终于建起了东西两个寨门,对南北两边绝壁进行了加高加固。建起了几间石屋,他们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杨柳、海大川、赵店出现了土匪,土匪进了陈家沟、北沟又是烧又是抢,把老百姓祸害得不成样子。

山高皇帝远,官府也没人管,小伙与小姐感念乡亲们的恩情,就把这些农户接到寨中生活,并组建了寨丁队,专门对付土匪,土匪几次组织大队准备进寨抢劫,都被小伙带领的寨丁,借助险峻的地势打得人仰马翻,损兵折将。土匪当然要伺机报复他们。

有一天,土匪探子得报,小伙与小姐要到赵店赶集,就事先埋伏人马,等他俩来了就一拥而上,团团围住。小伙为了保护小姐,与土匪进行了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最终两人都被土匪砍死。

后来人们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后,都很痛心,含恨将他们的尸体带回寨中进行安葬。

为了纪念这夫妻两人,大家就将这个山寨取名鸳鸯寨,共同捐钱竖碑,颂传后人。

赵店村的美丽传说2贺仙爷传奇

在很早以前,荆山山脉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落——倒水沟。

在这个因溪水向西流而得名的沟边,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个人,人们都尊称他贺仙爷。

相传,在贺仙爷二十几岁时的一个深秋夜晚,天上雷声大作,乌云翻滚,突然一声炸雷响彻山谷,一条巨龙从天空中突降到他家中。

从第二天起,他就有了特殊的本领,村庄里不管大人小孩生病,只需他去看一眼,吹一口气,这人的病立马就好了。

除此之外,他还能给人收疮。一次,外地两个小伙,身上同时莫名长了两个大疮,两家人倾尽家产,远近求医都没有治好。最后两家人长途跋涉,慕名赶来,请贺仙爷前去救治。贺仙爷赶去后,把两个小伙子长的疮看了看,吹了一口气,就把双手张开,围绕大疮作收缩状挤压,然后在疮口部位猛地一把攥紧。就在两个小伙脸上极其痛苦,大叫一声之后,他们身上的大疮顶上已经涌出脓血……此后,大疮一天天消退,疮口慢慢愈合,身体也逐渐恢复起来。

因病致贫的两家人要筹重金谢他,他却坚决分文不取。

又有传说,贺仙爷不仅会治身体上的病人,还能治心理上的病人。因病致贫的两家人要筹重金谢他,他却坚决分文不取。

有一次,他经过一家冯姓农户时,这家正请人插秧。当时正值晌午,因为口渴,他就到这家讨杯茶喝。可这一大帮正准备吃饭的人,不但没有客气地请他上桌一起吃饭(乡间习俗,上门的都是客,应礼貌地挽留来客吃饭的),还十分不情愿地倒了杯冷水来打发。贺仙爷觉得这家待人接物太没规矩,就想要教训教训他们。他跑到河边柳树林中揪了几把柳树叶子撒到这家秧田中,田间立马就有了无数条鱼窜来窜去。待工人们吃完饭返回稻田,看见那么多的鱼,顾不上插秧,一个个忙着去抓鱼了。眼见太阳都快落山了,可鱼还没有抓完,而抓到篮子里的鱼又都变成了柳树叶,这时主人家突然想起,那位讨茶喝的过路人一定是一位仙爷,于是,到处去寻,最后将河边乘凉的贺仙爷请到家里酒饭款待,好言致歉。贺仙爷见他知错了,临走时使法,让一切恢复了正常。倒水沟的贺仙爷不仅医术、法术很高,一生中还做了无数的好事善事。在他八十八岁寿终正寝时,人们都赶来为他送葬,送葬的队伍绵延了好几里路。这里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修了一座庙,取名仙爷庙。这座庙就在赵店村二组倒水沟龙家口处。直到现在,附近的村民偶遇什么疑难杂症,还会来此祈福,并且时常会有奇迹发生。村民们以敬仰的语气说"仙爷庙,很灵验的。"

赵店村的美丽传说3关公庙与三步涧

赵店村附近的高峰麓,有一条东西贯通,依山就势,由青石垒砌的山寨,长约千米。这是远古战争时期的防御工事遗迹,这座千年石城,据传是姓李的豪门大户,曾经隐居于此,故名李家寨。

位于李家寨中段山脊处,有一块直径五米的圆形石台,天然生成十块巨石环围,状若莲花,就在这朵石莲花上,现在依然较为完好地保留着一座古人用青砖筑就的,他们最信奉的关公庙。

“关公”即三国演义中的五虎大将之首关羽,关羽赤壁之战,曹军败回北方后,义兄刘备对义弟关羽的义勇十分钦佩。根据战情分析,考虑到攻守襄阳和樊城二城的将领,非关羽不行。关羽得令,欣然负重,依然一如既往地展示着他的英勇气质。

关羽一生大义为民。50岁那一年,关羽仍亲率兵马,追杀山贼草寇来到此山。并在此安营,修筑山寨,为百姓驱灾除邪,营造平安,功勋卓著。

而赵店村旁,三步涧沟的故事,也是与关公有关。

相传关公正是在此地的两峰交汇处,设炼铁炉煅造青龙偃月刀。当时他将炼到炉火纯青的铁件,从炉堂中抄起时,只需三步,便可来到清凉河边淬火。经过清凉纯净的溪水淬取过的刀片,浑厚沉稳,锋芒毕露,并助关公成就了千古大业。

这里的人们传颂着关公,并修筑关公庙,以此表达对英雄的纪念和崇敬。

时光虽然在岁月中流逝,往事依旧在民间传说。

正所谓流芳百世终英名。无论前尘,无论当下,这里的人们如这一方水土,纯朴,厚实,清秀,纯净。

当晚寄宿山村人家,房东大嫂新铺的床品,干爽洁净的都可以闻见太阳的味道。

因为空气实在透明,阴历五月十五的月色,将这片大地上的轮廓勾勒得不要太清楚。此时的画面如此叙述,一点不为过:推窗可见山,举手能揽月。不是童话里的故事,不是仙境里的漫游,不是世外的桃源。我正在离现代化都市不远的赵店村,与群山秀木为邻,邀明月清风为伴。这一夜,有美梦,有安眠,一切都那么好。只是没想到,山里的天,竟然亮得比城里还早。按计划,我们本来是准备六点半起床,七点钟出发村外海拔八百米的李家寨,去探访山顶上,那一大片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白皮松。

却不想,窗外的鸟鸣与明亮的阳光,早早地,叫醒了沉睡中的耳朵。勤劳的房东大哥大嫂,早已做好早餐,将上山必备的食品饮料装袋、将开山劈路的镰刀拐杖备齐。善良细心的大嫂,还拿出她平日里舍不得穿的长衫长裤,给了准备不足的我们……

当我们轻快地,从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上,跳跃着通过了清凉河,我们就正式进人了几乎无路可寻的岩屋沟。为我们披荆斩棘,一路先行在队伍前面的,是小五哥的小学校友,当年因为地主后代的身份,家庭赤贫,全校唯一一个四季赤足上学,也是唯一一个上学就考双百分的孩子。

接下来,我们便一直称呼这位笑容腼腆如大男孩的赵店村村长为"双百分哥"。

岩屋沟位于赵店村二组地界。东与本村一组及磨坪三组相连,南与南沟村接壤,西与高庄村毗邻。珍贵的白皮松与英雄的李家寨,还有那座神奇的关公庙,就在岩屋沟的山顶上。若要上山观景,入寨进香,必由岩屋沟沟口顺沟而上。

顺沟而上的途中,可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只见处处溪流潺潺,片片山花烂漫,抬头藤蔓垂挂,低头苔藓匝地,还有一些正趋成熟的野果让人口舌生津,却又贪吃不得。经过风景相对优美,山势相对较缓的地段,我们来到了关门石。此处两边的山形就像两扇大门一样,两边都是一刀切的悬崖绝壁,行人只能由两山夹逢中进入寨洼。顺沟行进到全程的五分之三处,有一岩屋洞。此洞穴分上下两层,可同时容纳多人居住。

据小五哥讲,他的大哥曾在人民公社化时期,与村民一起在这山沟林场里收苞谷时,夜宿于洞中。夜间无聊,便吹笛解闷。不想,悠扬的笛声引来一些黄羊,在洞顶崖边上探头倾听,不想,其中一只太过入神,竟然失足,从崖顶上摔落下来,丢了性命。小五哥清楚地记得,那年大哥从山里带回家的那只羊腿……

后经观音岩,又经大寨洼,此寨洼三面环山,一面朝河地势开阔,背风向阳,洼内现生长有多种稀有植物(相传关公曾在此藏过兵)。由寨洼顺山梁子小道盘旋而上至寨口后,经过人工开凿的一条便道进入寨中。便道外就是几百米高的悬崖绝壁,让人望而生畏,据说凡是朝山进香的游客,总会有关帝保佑,虽然路险难行,却也人人安然无恙,至今平安无事。不过,以切身体验,须得提醒游人,上山时,尽量着装长袖长裤,以防杂草飞虫干扰,带足饮品干粮,一路体能消耗很大。

历时近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一行八人,全部到达海拔八百多米的李家寨。

顾不得休整,我们已被眼前的风景吸引。此时置身之处的李家寨山顶,地势险峻,群山环抱,山风拂来,空气格外清新,丰富的绿色植被与远处的重峦叠嶂,尽收眼底,胸??好似茅塞顿开般舒畅。

一块平坦的巨石上,小小的,但一眼可见年代已然久远的"关公庙",正如传说中的样子,静立在白皮松环绕的山巅。有诗句云"峭壁山头关公亭,白皮古松连青云",应该正是这里的真实写照。一念之间,以为此时的关公庙之于白皮松,仿佛关公当年挥手之间,正在号令集结百万将士。

就在庙前两块年久风化的石碑上,依稀可见铭文。分别记录了清朝嘉庆与光绪年间,为纪念关公,当地百姓数次募款集资,在寨中修建关帝庙的实况(修建年代有石碑为证)。

庙里庙外,披红布挂匾额,崖上坡下,香烛残鞭炮屑。可见即使在这么遍远难行的崇山峻岭之中,因为关公的英名,千百年来,一直香火不断,信众颇多。

山巅的四周都是悬崖绝壁,数以百计的白皮松千姿百态地分布在坚硬的岩石之上。

这些白皮松依树龄老幼,呈现不同的皮色。幼树树皮灰绿色,老树树皮灰褐色或灰白色,树皮自然裂片脱落后,会露出粉色内皮。环顾山野,发现愈至山顶处的白皮松树,枝干愈粗壮高大,那些良好的长势与壮观的分布,真的让人振奋。

只要一阵微风吹过,便闻阵阵松涛。一时间,仿佛千军万马从山下奔忽而来,又似有海水涨潮在席卷翻涌。

居高者如我们,竟然有了君临天下的豪情与壮阔。小五哥自豪地介绍,他查阅过不少资料,这种大面积野生白皮松丛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最大的。

然而,一个让人担忧的现状,也是十分的触目惊心。几株十分靠近关公庙的白皮松,已经整株或者半株枯朽。

特别是紧挨石碑,整树枝干粗壮,接近根部处,牢牢相连,犹如一对相亲相爱,誓言不离不弃的白皮松,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夫妻树,现在其中一棵却非常遗憾地枯死,真的成了"生死爱人"。

这是自然生长规律使然?还是燃放烟花爆竹导致?的确应该引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xx/6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