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没来,舟山这个地方变的如此美丽与惊艳

(当日视频直播的部分片段合集)金塘柳行村,主持人小卫五年前曾经到过的一个美丽古村镇,五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惊喜它的华丽丽般的变化,赶着最后的李子花盛开的时节,小卫《寻找春天的脚步》系列走进了颇具特色的柳行村。

班车从定海东门车站出发,虽然不是双休日,但还是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赴金塘旅游的客人。

柳行古称柳巷,在金塘岛东北部。清康熙《定海县志》就有柳巷街之记载。清嘉庆年间,柳巷已有集市雏形,光绪间曾设镇建制,成为金塘岛集市中心。饱经百年沧桑的柳巷古街,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慕名前来探奇。

柳行的自然景观秀美。村东仙人山,为金塘岛第一高峰,云雾缭绕,自古为养生修炼之仙地;村南口有宛如玉带环绕的大柳河,七千余米;往南是犹如天然屏障的带形山岭纱罗山,普济高照,古树婆娑。

大约45分钟的车程,小卫在柳行村下车,闲庭信步在清爽的街上,抬头见到这个自行车修理铺子,像这样的铺子,在城里面几乎看不到了,或许有一天,这会成为消失的老行当,特亲切吗?

哇哇,啥情况,不会搞错吧,这是走在一个海岛村落里吗?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五年前绝对还没有这样的场景,五年后,这里建起了硕大的一个新古典范儿的商业街区,看样子正准备对外招租的样子。有一种穿越到明清时代的感觉。

视频:柳行的美食

正宗野生艾草从山上采摘回来以后,就开始不厌其烦的完成每一道工序,如此遵循古法的金塘麻糍工艺,至少传承了几百年时间。

猜得出这是什么食材吗?绝对的纯天然山货,只可惜越来越难采集了。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工具,这件器物是加工艾草所必不可少的。

火热的麻糍团出炉,接下去就是要进行最后切割了

一天的行程非常紧凑,走在柳行村,抬头可见的李子花儿,甚美。

杨柳依依,清清小河,白墙青瓦,好一幅山水画。

仔细看,李子树的花儿已经谢了,嫩芽抽出来了,就要看着它渐渐的结出小果子了。

继续猜,这是哪种蔬菜?

柳行村山坡上的成片李子树林

这是金老师家中的自在庭院

能干的金老师炮制的地道李子酒

山上俯瞰柳行村

让人有种特别穿越感的村民俗馆里的老物件

柳行村两委委员金老师成了出色的“导游”

第一次见到如此精致的老物件,金老师说,这物件至少有岁了,是村民小心翼翼在家中保存的,后来就将这珍贵的宝贝,扛到了民俗馆,让更多好友来欣赏。

制作精美的“船鼓”,是海岛目前所发现的以前民间传统“行会”用于菩萨神像出殿巡游,难得一见的一座保存完好的神像“座椅”―-“船鼓”。柳行“船鼓”造型像一艘华丽的宫廷游船,船头是菩萨坐位,船尾置鼓架,中间是亭台楼阁。

据《金塘志》记载:历史上,为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太平,岛上兴“东岳会”,每年农历二月初十至十五,举行盛大群众行会。自大丰始,至沥港结束,上千人参与,抬着菩萨,仪仗开道,龙灯、船鼓、高跷、台阁,民乐伴奏,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各村。“船鼓”是整个游行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八人扛抬,船内立一人,击鼓指挥,伴着节奏增添喜庆气氛。船内敲鼓,船外敲锣,后面还有吹笛、拉琴等乐队,热闹非凡,“船鼓”即由此得名。

午饭时光,探访当地的小饭店,很有海岛风味哦,虽然不是双休日,午饭时光,还是见到了好几批游客呢。

小桥对面,那河边又是一户静静的四合院。

科举制度中,乡试第二名至第五名称经元,小小柳行村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啊。让小卫感动的是,很多这样的古民居,大多修缮一新,很多老宅的维修经费由当地政府买单,为如此的保护海岛古名居的好举措而点赞,也为柳行村在这些年来的创新、实干而点赞,当我们很多乡镇和老城区都在为维修历史建筑、文保点而绞尽脑汁的时候,金塘柳行村却在早几年已经探索出一条让人兴奋和鼓掌的举措。

仔细看这些门窗,舟山其它乡镇有着相似又不同之处。

继续探访,小卫下一站是赫赫有名的金塘司马第,这样的牌子很是亲切。

柳行“司马第”定海乡村唯一遗存的清代官邸

柳行徐家“司马第”,现只存一道墙门、一堵照壁、三间门厅等建筑,但足见官邸气派。“司马第”墙门,精雕细琢,极为讲究。门楣主雕饰为砖雕,上书“海岳传芳”楹联。下枋饰“双龙戏寿”灰塑,两边有卷草纹样。粉色石条门框,两侧有青红相间的石条装饰,典雅美观。青色竖石上镌刻“地接仙人岫,门迎长者车”对联。与墙门相连的两边围墙檐口圆筒形瓦当及圆尖形滴水瓦,其造型、纹饰规格极高、极雅,分别饰有青龙、玄武、朱雀等图案。

每一处砖雕都是浓浓的故事,只可惜,这样的技艺,大概都要失传了。门厅墙脚青色基石雕饰“双狮戏球和松鹤延寿图”,双狮喜做相视状,口衔绣球彩带,球面雕宝石花,雕工细腻,清晰如真。门厅梁柱下的圆鼓形柱础石,有“暗八仙”、祥云、花卉等雕饰。

“司马第”影壁,体量大,做工精。平面呈“八”字形,底脚青红刻线石条相间,上砌青砖白灰抹墙,上端饰丁字锦纹及花卉图案。瓦顶凸字形双披檐,覆盖筒瓦,瓦顶还留存元宝图案砖雕。影壁左右与围墙连成一体,无不显现官邸特殊身份,为定海传统民居所罕见。

哈哈哈,司马第前院门口的一把硕大的扫帚。

也期待更多好友,来到金塘柳行之后,一定要来这里看看。“司马第”门厅,令人最注目的是那对硕大的抱鼓石,青白石雕刻,光滑细腻,抱鼓石直径0.9米,全高1.4米,全长1.2米,每只抱鼓石重达千余斤。

到了柳行,还有一处必须要去,那就是陈师傅家的“邵柱麻饼”,老陈师傅在20多年前从温州老家来到金塘柳行,开始经营他的麻饼店,小陈师傅可以说是在金塘长大,如今老陈师傅因老家村民的推举,回老家去担任了村干部。金塘的麻饼事业就交给了小陈师傅夫妻俩,一踏进麻饼加工屋,一阵香气扑鼻而来。

入烤炉前,要把麻饼坯子双面都粘上喷香芝麻。

小陈师傅也是FM91的老听友啦!

看着这些黄澄澄的麻饼坯子,感觉都想去咬一口。

新商业街区的超级牌楼,金老师说,很多游客都喜欢在这里留影拍照。

弥足珍贵的荣誉

在民俗馆旁边的“党员之家”见到了这神圣的宣誓牌,思绪万千。

小卫的采访记感言:金塘柳行的故事,等着我们去聆听,比如他们的贝母故事。

柳行浙贝母:柳行浙贝母种植历史已有百余年。据说,是柳行村徐姓祖先从杭州带来,起初只是种在庭院作为观赏,后来得知这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于是金塘各地开始大批种植。上世纪80年代,整个金塘种植面积达到余亩,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浙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球形或扁形,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有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之功效。清《纲目拾遗》说它有“解毒利痰”之效果。

走在柳行老街,简直会让人好好的过一把瘾,因为这里有好多美美的老宅。

如57号陈家小院,一座儒雅精巧的古宅,走进陈家小院,你会觉得眼睛一亮,会为小院精巧儒雅的装饰风格所赞叹。这座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四合小院,由面阔三间的正楼、两侧厢房以及六间前屋等组楼正中“堂前间”,六扇格扇门古朴典雅,那用棂条组合成的几何形回纹的格心,充畅,极具美感;二楼檐下那精美纤巧的雕花装饰与一长排玲珑的木栏杆,让人产生的美好想象。小院西围墙上的宅门,门额刻有“昌占五世”四字,字体十分端庄,四琢回字纹样。

“昌占五世”是个承载陈姓家族历史的专姓门额,记载着家族先辈光之事迹,也寄托了对家族世世代代繁荣昌盛的美好意愿。

陈家“天佑堂”:一个具体而微的传统文化时空,老宅以“天佑堂”为中心,院落庭院空间布局,遵循以“礼”为中心的儒家人文思想,重视宗法伦理,院落中轴线明显,空间的秩序感极强。陈家老宅前屋穿堂间有两幅石刻对联,意境之高雅,让人刮目相看。

柳巷半边街:是舟山群岛一个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具有海岛乡村商贸文化特征的古巷集市,以河成街,面河筑屋,街桥相连,水巷一体,完整地保存着晚清及民国时期海岛古巷的风貌和店巷半边街的恬淡之风,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境。

清澈如带的大柳河从半边街静静流滴,河面古桥横卧,岸边垂柳依依,芳草碧碧。余米长的半边街曾拥有“永和祥”“洽懋”、“建业”等南货食品店、“世昌”、“园梅”等棉布百货店、“唐坊”、“元生”等杂货店,还有“五福堂”、“瑞生堂”药店,“存心堂”、“滋德堂”中医馆,还开设邮政代办、“宝和庄”、当铺、水作、饮食等商铺,以及染坊、锡箔店、纸塑店等,街上商铺店面达90多间。诚信为本,货真价实,乐道善行,成为柳巷半边街的金字招牌。

这些年,好些优秀的年轻人将事业和家安在了金塘,小卫走在柳行的街头上,感觉这里比五年前热闹了许多,相信,当我们下一次再次来到这里时候,这里会变得越来越年轻和热闹。

期待,在李子成熟时候,我们再次相约。柳行的四季都有别致风情,我们要为大舟山的海岛美景所深深的点赞,为多年来扎根基层海岛,默默辛苦付出的同仁们点赞。

此音频节选自舟山广播FM91《光阴的故事》3月11日中午12点-13点播出。

责编:秋凉

文字、视频、图片、采访:小卫

审稿:潘涛

部分文字资料,由柳行村委会提供

ID:hifm91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eyulian.com/tlxx/77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